武當靈山,讓人嚮往的地方

霹靂靈山雙嘆厲害嗎

一幅武當山照片喚起了我對武當山持久的嚮往。那是一幅只有在高過武當山的空中才能拍下的照片:驚濤詭浪的茫茫雲海,雲海中凸起的一片翠島,翠島色深處一隻神龜,神龜巨碩的頭顱昂挺,一枚耀眼的金戒環扣著神龜雄闊的殼背那金戒鑲紅嵌碧。溢彩流光,細辨,竟是天闕上的一組建築群。貼著雲浪的碧瓦紅牆若龜的神腳,鑠金飛朱的殿閣分明是龜背上炫目的神鼎。

武當靈山,讓人嚮往的地方

奇蹟武當

上武當便直奔金頂。金頂是武當山主峰天柱峰的最高處也是道家真武大帝在武當最高的享祀之所。坐纜車上金頂是悠閒的,覽景的視角也獨特。在纜車中,晴日的武當山天柱峰,雖氣溫遠不到凝霧成雪的程度,綠確實消減成豐盈的枯黃了,松仍然堅挺著本色只是少了翠意,多了凝重,凝重出深碧,經山嵐的撫摸,撫摸出淺淡的灰藍,灰藍的山體上,躍跳著炫目的殷紅,那是宮觀的紅牆,紅牆塊塊壘壘,依峰而布,上下交錯。

讓尖更顯奇峭。崇偉,而自身亦危峻起來。殿宇孤峰合為一體的雄勝使我激動,直覺告訴我,這就是我從照片上看到的天界神宮。

武當靈山,讓人嚮往的地方

下了纜車,金頂仍在高處,登狀若天梯的層層高階,到太和宮外小蓮峰下,仰望巖壁上”一柱擎天“石刻和峰頂青銅轉運殿,望出對陡崖巍閣的敬畏,亦望出不上不快的急切。再上步道,入山門。背青銅轉運殿,入朝拜殿外小庭,左望望到一小山門。門內是奇陡的蹬道。蹬道止處的小庭院,經堂把有限的空間裡疏密有致的建築佈局立體的圖畫現給我,我的心再次掀起了漣漪。

武當靈山,讓人嚮往的地方

什麼都想看,卻不知該從哪裡看起。嚮導是富有經驗的她指導給我們一條路線:先朝拜殿,後紫金城南天門。而後靈官殿長廊,靈官殿,上天柱峰巔金殿,再從金殿後的父母殿下到紫金城出南天門。看完皇經堂,進轉運殿下山。路基本不重複,該看的也都看到了。

紫金城就是照片上的金環戒。在纜車上我已注意到它了不過。它不是金色的。是烏鋼色的。不同時辰不同氣候條件下的陽光會造成如此之大的色差。它是接近天柱峰峰巔的石頭城,是明永樂皇帝朱棣為真武大帝在人間修建的“玉京”牆,形制依照自己的皇宮紫禁城,且專門下了聖旨,敕此城垣,“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動,其牆務在隨山勢。高則不論丈尺,但人過不去為止,務要堅固壯實。

萬萬年與天地同其久遠。由此,我格外地關注起這座城,它太不同凡俗了。它是北京皇城之外的皇城啊!是建在海拔高達一千五六百米擎天一柱的柱頂上的皇城,是不修山體,隨山勢而築繞天柱一週的皇城。它確實是堅固的,城厚至少在一米以上,全部用的是重達千斤的大石條,這些石條,不是就地取材,而是取自四川,陝西的大山中,在材質上確保它能萬萬年與天地同其久遠,結構上,也精心地做了設計,呈現出的特點是鬼門。

武當靈山,讓人嚮往的地方

神門現在都是封閉的。人門開著供遊人出入,這是全城唯一可以通行的門,東西南北都設了城門;南門之外的其餘三門沒有實用功能。樣子而已,它們在絕壁上,與巖壁融為一體。等高階,入南天門,又上高階,入靈官殿長廊。靈官石殿齊巖立於巖上,殿下廊中有小錫殿,那是武當山稀有的文物。臨靈官殿窗,下望,獅子峰、蜿蜒巍峻的紫金城石牆。厚重威嚴的南天門。小巧的轉運殿和太和宮朝拜殿一目盡收。出冷氣襲人的靈官殿長廊,視界豁然開朗,此處有九讓人想到天宮。

金殿是武當山建築精華中的精華,它是鎏金仿木構銅殿,殿體無不是鎏金銅,金子據說還剩了一小塊沒用完,嵌在殿西南角的一根銅柱的上方。明顯一個金光閃閃的小方塊,重簷廡殿頂在古建中的等級規格是最高的。殿並不大,進深3米多,寬4米多,高5米半的樣子,四周有銅柵護持,銅柵每根柱上都刻著字,是捐贈者的名號什麼的。密封性極強,峰巔風再大殿內空氣都是靜態的,不流動,點燃的神燈只要不是沒了燃料,是從不熄滅的,那是600年不滅的神燈啊。

武當靈山,讓人嚮往的地方

熱脹冷縮的金殿為何能嚴絲合縫到進不了一絲風,至今都是個謎。金殿還有飛蟻來朝,雷火煉殿、祖師映光的奇觀。每年的八九月份,在朝聖活動的高峰期,飛蟻便密密麻麻地飛來,在金殿列陣翔舞,直到死去;雨季電閃雷鳴時,閃電在周圍撕天裂地,雷若霹靂,金殿不僅毫髮無損。且經電火一燒,雨水一洗初時一樣光亮奪目。祖師映光是偶有的現象,現象出現於雨後初晴,陽光射進金殿照在真武上帝銅像上時,那時神像金殿都會出現七色光輪,繽紛絢麗,奇幻無比。因為它不多見又發生在供奉真武大帝銅像的金殿,才有了種種神奇的傳說。

武當靈山,讓人嚮往的地方

與祖師映光類同的奇觀還有金殿倒影,發生在夕陽西下或雨過天晴陽光斜射在金殿時,其影倒映在青峰翠巖中,周圍還有一直徑五六尺的環形彩虹,有幸見到此景的人,無不自認否極泰來,鴻運高照金殿的須彌座。殿前雕石護欄欄院中墁地的石磚,也非等閒之物,竹葉狀化石,三葉蟲化石凝成的“玉石”,質地細膩和而又堅硬,形成的年代約5億年。

武當靈山,讓人嚮往的地方

金殿是在北京造的。走水路,沿京杭大運河到杭州,再上長江運到漢口。從漢口走漢江再運到現在的丹江口市。路途遙遙,如何上山,如何運到天柱峰頂組裝成形,都是謎在太和宮。令我們流連駐足的還有皇經堂,堂下原為深峽懸崖,明永樂年間築了一座拱橋,橋上建道房。與皇經堂形成夾道,行在橋上卻不見橋,是太和宮聞名遐邇的一景。,皇經堂的壁畫木雕,都是精美絕倫的藝術珍品,木雕的雕工和生動而豐富的造型件件讓人驚歎。

金庸的武俠小說讓武當山的張三丰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張三丰有一個預言:武當異日必大興。還真讓他說著了:明永樂九年(公元1412年)始。皇帝朱棣的一道道聖旨,使隆平侯張信。駙馬都尉沐昕和工部侍郎郭進率領的近30萬人馬浩浩蕩蕩地開進了武當山,歷12年之久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空前絕後的皇家道場工程,這項工程。廣八百里。以天柱峰金頂為中心,沿官道、神道輻射。有9宮。8觀、36庵堂。72巖廟、30橋樑,12亭臺,建築佔地規模超過了故宮1倍以上創造了天人合一的宗教建築奇蹟。

武當靈山,讓人嚮往的地方

武當成為道教聖地,自然不會是從明代開始。作為宗教教派,道教誕生於漢代。崇祀玄天真武上帝的武當道。在漢末至南北朝時期,已經有了相當廣泛的社會影響,很多慕仙求長生的達官貴人都到武當山來辟穀修道,《神仙鑑》中,還有諸葛亮到武當山學道的記載。諸葛學道,不是為成仙,而是為輔國濟世。隋唐時期,武當道又受到帝王的推崇,唐貞觀年間,有了敕建的五龍祠,唐末列入道教72福地中的第九福地。宋真宗天禧二年,五龍祠升祠為觀真武神被加封為“真武靈應真君”,仁宗則推崇真武為“社稷家神”。元朝皇帝的恩寵,使武當山成為皇帝“告天祝壽”的重要道場。武當山的社會地位更高。社會影響更大。

而明代,武當山登峰造極管理武當皇家道場的太監都官居二品。這是從教派說,以道溯源,春秋時武當就受到方士的青睞。入山修煉的名人不少留老子作道德經五千言的周大夫尹喜就是其中之一。道教極重生態環境。武當山若不是仙山哪兒會有那麼大的吸引力。

站在金頂上看武當山,視野開闊,心蕩神馳。雄峰危崖奇巖秀壑皆在腳下,歷代登頂朝聖的神道,掩在蒼林幽嶂中想象的雙翼,拽著神思沿視線撲跌而下,翔入幽秘的深處也翔入遠逝的時空。我很羨慕不知汽車為何物的古人。他們要一步步走進武當山。他們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為沒有選擇武當山的72峰。36巖、24澗。11洞、3潭。9泉的種種勝妙才有機緣和時間去認識,去解讀。徐霞客就是這樣走進來的。聽說徐霞客到過這裡,回到家後我便翻找出徐霞客遊記來看。在《遊太和山日記》中。我知道了他是11日入武當境。13日方到了回龍觀,他走到太和宮又用了近一天的時光當日宿在太和宮,14日上金頂。

武當靈山,讓人嚮往的地方

瞻拜後再下到瓊臺。他十之八九走的是玄武門。遇真宮,元和觀·回龍觀、磨針井,老君堂。朝天宮這條朝聖路。明代的朝聖路和今天的登山道已大相徑庭了,盤山的柏油路有柏油路的規則,在逍遙谷我才深切地感受到兩者之間的巨大差別。徐霞客走的道要更貼近自然,貼近山水,貼近道的真諦。到劍河橋入逍遙谷,有龍泉湖。杜鵑溪,獼猴谷,水的寧靜清幽纖塵不染,對處於生態憂患的當代人的心靈真是巨大的衝擊。它美得讓人心潮難平,水境映山映林映青天紅日,更映城市人日常生活環境的齷齪不堪。羨慕是必然的。

向深裡走。還有玉虛巖、龍鳳巖響水巖、黑龍潭。雙龍巖,白龍潭等景觀。這是條能隔時空擄到歲月深處朝聖者朝聖路上心脈的古香道,也是條谷幽水秀景奇的風景帶;滿谷喬灌夾道,澗水中開,走在其間。“如行綠幕中”。

我們在逍遙谷並沒有走多遠,只走過了架在九度澗上的座浮橋,谷的幽絕恬美剛剛開啟帷幕。我們在谷中的大部分時間被用來看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