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躁煩惱時,如何保留自心的一絲清醒

修行過程中,往往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歡的事,因緣也並不總像期望的那樣圓滿,如果總是順著自己的習氣,恐怕嗔惱的時候會很多,我們可有足夠的福德善根供摧毀?

——《前行筆記之耕耘心田》

急躁煩惱時,如何保留自心的一絲清醒

文:慧燈

安忍非常重要:婆媳不和要安忍,孩子青春期叛逆要安忍,上下級相處要安忍,被領導責罵要安忍……我們生活在這個世間,如果具備了安忍的殊勝功德就會過得很快樂。但我們從小大多被教導的是怎樣逞能、報復、以牙還牙,就像兩個人不停地互相毆打,最後只會兩敗俱傷。

在佛法中,寂天菩薩告訴我們:水能包容一切,潤化萬物,甚至磨圓石頭,它很柔軟,卻具有最堅韌的力量。同樣,我們學會了安忍的技巧,不但可以擁有快樂的能力,在世間生活中多一點快樂,而且能在修法時不被嗔心所動,從而保住善根、菩提心。

我們經常看到一些言論:這個時代怎麼了?身邊的人怎麼了?為什麼越來越痛苦、刻薄、冷漠?憂愁、急躁、煩悶可謂當前世間眾生的常態。地鐵裡每個人都愁眉苦臉,拿著手機不停地用微信發各種言論,匆匆地在城市裡穿梭,不讓自己停下來,感受不到一絲一毫的安樂。我們其實不想變成這樣,也想快快樂樂地生活,可是怎麼會如此事與願違?

堪布在《次第花開》中給過我們一些思路:“物質生活是很容易讓人厭倦的,慾望沒有滿足時不甘心,一旦滿足馬上生厭。”在這個時代,我們對物質的追求比原來多得多,想要更好、更舒服、更美麗,得不到就不甘心,“憑什麼他有我沒有?”“憑什麼我工作認真努力,卻得不到老闆的青睞?”“我付出了十年、二十年,憑什麼只落得現在這般境況?”而得到了就很快厭倦——新衣服可能只穿了一兩次,新電子產品也只玩了一兩次,之後就會更換安慰的方式。“你可以更頻繁地變換安慰的方式,結果你便更頻繁地感受到不滿足和挫敗。”

透過頻繁更換安慰方式、轉移注意力而試圖得到安樂,反而會頻繁地感受不滿足和挫敗,進而憂慮、急躁、煩惱,這不正是我們最真實的寫照嗎?自己、家人乃至整個時代都是這樣,我們相互傳染著煩惱,彼此以盲引盲,互相牽入火坑。

現在我們學習安忍,就是要學會在急躁煩惱時保留自心的一絲清醒,不被情緒牽著鼻子走,而是靜下心來用智慧去觀察如何做;在得不到、挫敗之時能平心靜氣地處理,既不擾亂自己的心,也不擾亂他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