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獎勵讓孩子自律?“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家長先警惕

文 | 朗姐育兒說(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哲學家佛洛姆說:教育的對立面就是操縱,它出於對孩子之潛能的生長缺乏信心,認為只有成年人去指導孩子該做哪些事,不該做哪些事,孩子才會獲得正常的發展。然而這樣的操縱是錯誤的。

很多家長為了讓孩子學習絞盡腦汁,但是更多家長想的不是怎麼激發孩子的學習內驅力,而是隻是讓孩子主動寫作業。

最簡單,也最省事,短時間內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金錢獎勵。

金錢獎勵讓孩子自律?“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家長先警惕

點點的媽媽最近很發愁,因為點點剛剛升入小學,從幼兒園進入小學非常不適應,特別是在做家庭作業時,總是拖三阻四、磨磨蹭蹭,明明不是很多的作業總是要磨到很晚,而點點的媽媽每天陪寫也搞得筋疲力盡。

後來點點媽媽聽說鄰居家的孩子妞妞一開始也這樣,後來她媽媽想了個好辦法,只要妞妞每天晚上在8點之前把作業寫好,就獎勵她5元錢,媽媽告訴妞妞,她可以用這些獎勵的錢來買芭比娃娃,和想要的零食,從此以後妞妞每天都很積極的完成作業。

點點媽媽也準備學習這種方法,她認為點點之所以不能每天按時完成作業,是因為沒有動力,如果給他獎勵就解決了這個問題,獎勵就是孩子的動力。

金錢獎勵讓孩子自律?“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家長先警惕

當點點知道按時寫完作業後可以得到獎勵很開心,第一天還沒到7點就完成了作業,爸爸媽媽很是高興,如約的給了點點5元錢。就這樣前幾天點點都表現的很好,從第五天開始,點點又把作業拖到9點多才寫完,在寫的過程中一會要喝水,一會要吃飯,一會要吃水果,非常不認真。

媽媽問他:“你到底怎樣才能快把作業寫完?”。

點點託著腮想了想說:“那你明天給我買個變形金剛”。

為了讓孩子早點寫完作業休息,媽媽妥協了,說:“下不為例,只准這一次,買完以後你再不好好寫作業看我怎麼收拾你!”。

第二天點點看到家裡買好的變形金剛很開心,寫作業也格外認真,媽媽看了也很欣慰,心想,孩子還是聽話的。

金錢獎勵讓孩子自律?“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家長先警惕

但第三天,點點寫作業時又開始鬧么蛾子,一會說鉛筆不好用,一會說書桌不舒服,總是找理由不好好寫,媽媽很崩潰:“你到底要怎麼樣才能好好的寫作業?”,點點說:“那你給我買個坦克,就是上次小區裡浩浩拿的那個”。

這時候點點媽媽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現在似乎寫作業成了家長求著他做的事情了,只要讓他寫作業,就得讓家長答應他的要求。點點媽媽最終實在無計可施,到網上求助。

其實點點寫作業的問題可以用一個心理學的效應來解釋,“德西效應”。

德西效應是指,適度的獎勵有利於鞏固個體的內在動機,但過多的獎勵卻可能降低個體對事情本身的興趣,降低其內在動機。

金錢獎勵讓孩子自律?“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家長先警惕

這個效應來自心理學家德西的一個實驗,德西招了一些大學生做為被試者,他把大學生分為兩組做智力題,一組大學生每解1道題就會得到1美元的報酬,另一組大學生則沒有報酬,這個時候兩組人都很努力的在解題,解題效率和興趣基本相當。

但當德西宣佈進入休息時間時,沒有得到獎勵的那組大學生依舊有人在解題,而得到獎勵的那組人則全部都在休息,這說明得到獎勵的那組人對解智力題的興趣反而被削弱了。

回到點點的問題,當點點開始為了獎勵的5元錢做家庭作業時,他對做作業真正的興趣以及責任感都被削弱了。

當他發現媽媽非常關注這件事,只要他做作業就可以滿足他的願望時,做作業就成了他的籌碼,他對這件事的興趣和責任基本上就沒了,所以只要沒有獎勵,點點就不會主動的做作業。

金錢獎勵讓孩子自律?“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家長先警惕

那我們在發現孩子不認真做作業時應該怎麼做呢?

1、讓孩子明白做作業是自己的事情。

家長們雖然非常想激勵孩子好好做作業,但不要越俎代庖,表現的過分在意,要和孩子傳遞一個資訊,作業是老師佈置給他的,如果沒完成受到批評的不是家長,而是他自己。

2、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

有些家長看到孩子寫的不好就很著急,經常提示,或者打斷孩子指出錯誤,這些行為都要不得,作業只有在獨立思考下做出來才對孩子掌握知識有好處,在家長的幫助和提示下完成,孩子只能一知半解,因為他沒有經歷思考的全過程,下次再遇到類似的問題還是會出錯。

3、可以適當獎勵,但要把握度。

比如某天孩子狀態不好,不太想寫,為了避免孩子形成“作業可以不做”的認知,可以給孩子一些金錢上的獎勵,但要告訴孩子只有在情況特殊時才可以得到獎勵,或者每週只能得到一次獎勵,並且堅決執行,避免形成“德西效應”。

金錢獎勵讓孩子自律?“德西效應”的負面發展,家長先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