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不讓孩子出門,老公反對,專家:和大自然親近好處

前幾天帶孩子去我家附近的公園遛彎,看到一群孩子們在公園裡玩的不亦樂乎,家長們則坐在旁邊等待。不過沒一會兒,身後的一位媽媽,一把抓起孩子的小手,邊拍打手上的泥土邊說:“看看都是泥,多髒啊,被螞蟻咬著了,可不得了,趕快走。”孩子被媽媽推著走了,一步三回頭的,看起來非常的不情願。這樣的寶媽一定不止一個。

婆婆不讓孩子出門,老公反對,專家:和大自然親近好處

現在的孩子們幸福嗎?

現在的家長,好像越來越講究了,不讓孩子接觸一點髒的東西,泥巴不能玩,沙子不能碰,感覺我們小時候經常玩的東西,卻變成了現在的孩子們見了就躲著走的存在。

孩子們的玩具也越來越高階,假期也總是充斥著各種各樣的補習班,興趣小組,唯獨缺少了和大自然相處的機會。感覺我們小時候才真的很美好,即使是現在回憶起來,那依然是最快樂的一段光陰。尤其是我每次和我兒子講我小時候的事,兒子都會央求我再講一遍,甚至總是喜歡回我的老家住一段時間。

現在,孩子們生存在鋼筋水泥的城市,每天身處琳琅滿目的電子產品中,浸泡在訊息混亂的網路裡,已經很少有能夠親近大自然的機會了,樂趣更是減少了很多。

“自然缺失症”普遍存在

美國作家裡查德·洛夫在他的作品《林間最後的小孩》一書中寫道:“很多孩子能告訴你有關亞馬孫熱帶雨林的一些知識,但卻無法告訴你上一次他們在荒僻的林間探索,或者躺在田野上聽風吹的聲音、看雲朵飄過是什麼時候。

他在書中出了“自然缺失症”的概念。這不是一種需要醫生診斷或需要服藥治療的病症,而是當今社會的一種危險的現象,即兒童在大自然中度過的時間越來越少,從而導致了一系列行為和心理上的問題,尤其是對自然的感知力差。

小時候孩子們的好奇心是最強的,對自然、科學現象的興趣最大,然而他們卻沒有這樣的機會去接觸、去探索。

此前,根據一項有關城市兒童與自然親密度的考察顯示:每日保證兩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時間,能夠讓孩子玩的特別開心。但其中超過1。5小時的孩子僅佔其中的15。34%,而18。61%的孩子每天花在看電視、上網、玩各種電子遊戲上的時間卻遠遠的超過了1個小時。

這樣的問題應該很多,眼看著孩子們都長太大的,在上小學了,卻一直沒有親近自然的機會。 有的孩子甚至直接表示更喜歡在家裡玩,和各種電子產品作伴。他們已經逐漸失去了和自然親近的本能,甚至會覺得在大自然中玩耍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

迴歸自然的重要性

其實,讓孩子們多喝大自然親近,孩子們在領略壯美秀麗的自然風景的同時,也對地質學產生濃厚的興趣,思維也會變的更加豐富。欣賞大自然的魅力,一定要從娃娃開始抓起。

愛默生曾經說過:培養好人的秘訣,就是讓他們去親近大自然,在大自然中進行成長。

兒童發展心理學講明,孩子需要不斷的進行成長,來自於觸覺、聽覺、視覺、嗅覺和味覺這些感官的綜合策動、全天候無死角地接管外界刺激。

孩子們好奇心、求知慾和動手能力都比較強,親近大自然,才能夠更好的激發出他們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探索藝術知識的熱情。

孩子們需要的是充足的接觸大自然的機會,多去大自然進行活動。與自然的直接接觸是有益於兒童的身心健康的,對於注意力缺失、多動症、兒童抑鬱症、焦慮症都有醫治的功能,對認知能力也有改良,是一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事情。

總之,一個孩子有機會自由自在地在自然環境中研究和玩耍,對於兒童內心生存乃至成年後的健康發展至關重要,孩子的健康發展也離不開充足的營養,應該多吃含蛋白質的食物,如豆製品、蝦、牛肉、雞肉、肝臟、蛋、牛奶、乳酪及富含維生素C和維生素A以及鈣等無機鹽的蔬菜、水果等,我一直給我兒子喝布瑞弗尼4段兒童配方牛奶,含有豐富的鈣和蛋白質,還添加了維生素D,促進鈣的消化吸收,還不新增蔗糖、香精等,給孩子喝的更放心,攜帶也很方便,每次帶孩子出門,都會給他帶上兩瓶。

婆婆不讓孩子出門,老公反對,專家:和大自然親近好處

總之,不要讓網際網路、應試教育和鋼筋水泥叢林禁錮了我們的孩子,儘量創造機會,讓孩子們回到大自然中,每一個孩子的內心深處,其實都有一顆好奇心和探索心,他們成長以後,也會有值得紀念的回憶、去冒險、去挑戰,去體驗別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