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01

或許你的身邊存在這樣的人,他們經常說:

“我覺得我不需要戀愛。”

“我還沒做好準備進入一段感情。”

“對一段感情不要投入太多,到頭來會失望的。”

……

與這類人交往的人經常表示:

“寶寶好累啊!”

“撩完就跑,簡直渣男/女啊!”

但其實,這類人不是想做渣男或渣女,而是他們的依戀型別在作祟。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你也是迴避型依戀者嗎?

“自己實在是很慢熱,看上去很好相處,卻很難讓別人真正走進自己的內心。願意相信任何人,但很難相信有人會真的對自己好。”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一種人,

他們對誰都很好,也很樂於幫助別人,但是如果接觸久了就會發現,要想和他們建立更深入更親密的關係卻很難。

他們很少談論自己,也很少向別人袒露自己內心的情感。他們很容易相處,但很難真正的靠近。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半夜刷到這張圖時,笑得整個人都在顫,可笑著笑著,眼淚就流了出來。

我知道她想要表達什麼。

她就是那隻貓,

貓的孤獨與焦慮,就是她“內在的關係模式”。

02

如果說孤獨是幸福的天敵,那依戀就是孤獨的救星。

人若沒有依戀,愛就無法聯結,一切情感要麼流向死亡,要麼攻擊自我。

也就是說,每個人渴望有一個依戀物件。

但我們知道,

“想法”和“行動”是兩回事。

迴避型依戀人格

,就是在親密關係裡,

你明明很渴望依戀對方,可在關鍵時候,總是做出相反的舉措。

我把迴避型依戀人格,大致分為2個等級。

一個是輕量級:

能形成親密關係,但關係無法深入

在公開場合

,有些人會刻意打壓伴侶,

用語言貶低伴侶

比如

我問你,你男朋友怎麼樣?

你可能會當著男友面說:“他蠢死了,什麼都不會。”

男友一臉喪氣,結果,你還要踩上一腳:“怎麼,還不服氣?”

但真相呢?

你心裡非常在乎他,但你就是無法低頭,你想用這種打壓對方的方式,來證明“他愛你”。

再比如,對方傷害了你,但你就是憋著不開口,既不說出自己感受,也不說出自己需求,永遠一句“沒事”掛在嘴邊。

情感需求和真實表達總是相反,這自然無法形成依戀。

一個是重量級:

無法進入正常的親密關係

電影《在雲端》裡的瑞恩,簡直完美演繹出了這一點。

在經濟大蕭條時代,瑞恩的職責就是全球各地飛,幫公司處理裁員問題。

用瑞恩的話來說,

他去年有322天都在飛來飛去,剩餘的43天猶如噩夢,因為要待在家。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年過40的瑞恩,沒有談過一場正式的戀愛,沒有一個知心朋友,甚至連和家人的相處,也是能避就避。

飛機成了他的家,努力積累飛行1000萬英里,也成了他逃避親密關係的慰藉。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後來他有了一個彼此喜歡的朋友。

對方很美,人也善良。

瑞恩同事問:“她很喜歡你,你就不希望和她有未來嗎?”

他說:“你還小,以後你對關係的理解會改變的。”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同事怒斥他:

“不,這只是你自甘墮落的藉口,你這樣的生活方式,幾乎不可能擁有任何形式的人際關係。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是的,迴避依戀嚴重的人,別說擁有正常親密關係,他們常常連個關係夠深的朋友都沒有。

因為任何情感,一旦進入到彼此心靈的深處,就不可避免的會形成依戀。

03

迴避型依戀人格的形成是多因素的。

可能是你的小時候,父母沒有跟你形成依戀關係,從而導致你“內在的關係模式”,就是迴避依戀。

也可能是你曾受過很大情感挫折,比如失戀,被親密的人背叛等等。

但不管誘發因素是什麼,迴避依戀的人有一個共性就是:

自我界限僵硬,內心很少敞開。

你是不是極少會對一個人敞開心扉,暴露痛苦與孤獨?

你是不是經常壓抑自己的情感,即使是面對喜歡的人,也不敢流露出來?

你是不是經常感到孤獨,但當跨出孤獨時,你又害怕被傷害?

沒錯,這就是自我界限過於僵硬。

在職場、社交場,你看起來彬彬有禮、侃侃而談,給人感覺很知禮。

但也止於“知禮”

,因為一旦溝通進入到心靈層面,你就會本能的抗拒——儘管,你其實非常渴望。

04

電影《綠皮書》裡,託尼對唐說:“

世界上孤獨的人,都害怕踏出第一步

。”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當你建立了這樣一段敢肆意表達內心脆弱的關係時,你就等於邁出了“第一步”。

因為你自我界限不再那麼僵硬,能允許讓別人靠近你了。

但值得一提的是,

我們終究還是要靠有深度連結的親密關係,來療愈曾經受過的所有傷害。

就像一位網友對瑞恩的評價:

“就算你飛了1000萬英里又怎樣?人生終究還是需要一個副駕駛。”

說到底,

我們迴避的一切依戀,其實都是對自我生命的摧殘和打壓

人生的底色或許是孤獨,但幸福的底色,是示弱,是坦誠,是明知傷害不可測,但仍然會低下頭——

我需要你

亦舒說,請給我很多很多的愛。

而我想說,請先把你的心開啟。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05

1

迴避型依戀者在情感上的表現

1、 恐懼親密

迴避型依戀者在情感上往往很排斥親密行為,主要表現為:

(1)

不喜歡與戀人做一些親密的行為,避免身體接觸。比如牽手、擁抱等,會使他們覺得不自在。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2)

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比如不會對他人敞開心扉、不會對伴侶說“我愛你”等。

2、假性獨立

迴避型依戀者經常逃避親密關係,壓抑自己對親密關係的需要,

裝出一副“不需要”的樣子

,經常說“對戀愛不感興趣”或者是“覺得戀愛束縛自己”等。

表現出很獨立,在情感上沒有需要,實則是因為排斥親密關係

,進入一段親密關係對於他們來說很困難。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2

形成的原因

不同依戀型別的形成,與原生家庭是分不開的。

迴避型依戀的形成與童年遭受到父母的情感忽視密切相關。

對孩子的降臨沒有期待感,甚至後悔和失望,這種型別的母親在孩子誕生後有很大的可能冷漠對待孩子,對於孩子的情感需求,採取無視的態度。

而孩子天生需要關愛,需要母親的愛護。母親的無視,使得他們對依戀的渴望和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內心很痛苦,久而久之便採取迴避的方式——迴避一切親密關係,並且做出一副“我不需要”的態度。

他們沒有過多的哭鬧,顯得很乖,別人給什麼他就接受,不會主動要求更多,並不會在意別人是否在乎自己。

他們看起來很獨立,實際上只是在自我欺騙,壓抑自我的需要,不敢與他人建立親密關係,迴避可能帶來的痛苦。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3

如何與迴避型依戀者交往

對於伴侶、朋友、家人是迴避型依戀者來說,與他們交往,有種若即若離的感覺。

與他們相處的建議如下:

1、不要強迫他們

迴避型依戀者典型的表現就是排斥親密關係,在行為上的表現就是拒絕親密的行為。

如果他們排斥做親密的行為,彆強迫他們做,給他們留點自己的獨立空間,強迫只會讓他們更加排斥,甚至會排斥你的靠近。

2、實話實說

可能與迴避型依戀者交往久了,便能夠摸透他們行為和情感反應的規律,

難免會產生“怎麼又是這樣”、“又躲著我”這些想法。

這時應該表達自己的需求

,與迴避型依戀者溝通,而不是用過去的經驗去應對當下的情形。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4

如何看待迴避型依戀?

在查資料時,我發現很多人都會問“我是迴避型依戀/伴侶是迴避型依戀,該怎麼辦,需要醫治嗎?”

我認為不需要強行去矯正自己的依戀型別。

每個人的依戀型別都是與自身的過往相關。

迴避型依戀者會迴避親密關係,也是為了保護自己,是一種防禦模式。

如果自身的依戀型別對自己的生活沒有嚴重的影響,不需要去強制矯正。

而且我們自身可以採取一些方法來減少依戀型別對自己帶來的負面影響。

對於迴避型依戀者來說,他們可以回憶早期經歷,並且重新審視這些經歷的原因。

“父母對我冷漠是因為他們還沒學會如何去愛一個孩子,並不是因為我不好。”

“我出生時,爸媽第一次看到一個小生命誕生,還沒學會如何恰當表達自己的愛,不是對我冷漠,不是不喜歡我。”

你有過"心是口非"嗎?——與迴避型依戀者相處法則

對於迴避型依戀的伴侶,我們能做的就是給予他們愛和安全感

,鼓勵他們敞開心扉,陪伴他們的同時,給予他們一定的獨立空間。

對於父母,我想說,

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十分深遠的而且潛移默化的

,所以父母要好好愛護自己孩子,

學會正確地表達對孩子的愛,滿足孩子的情感需要。

- END -

圖文 | 整理自網路

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絡刪除

心理科普、公益活動、心理諮詢服

務……

詳情關注公眾號:心靈成長家園(xinling_JY)

心靈成長家園致力於提供專業可信賴的心理健康諮詢服務。核心內容為:個人成長、兒童青少年心理、情緒減壓、職場人際、情感婚姻、家庭親子、親密關係、團體諮詢、心理健康等專業心理需求。溫暖的陪伴、專業的分析、全新的視角,打造一個有溫度、有力量、接地氣的心理諮詢港灣。

我們希望每個孤獨的靈魂都能被看見,每個人的心事都能找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