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能讓“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

文|高寶寶

昨天中午,一個小夥伴在群裡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

昨天早上,我給童打了一杯豆漿。吃完早餐,我叫她把豆漿喝了。誰知她喝了一口竟給吐了,說不想喝豆漿,要喝王老吉。我說,豆漿是營養食品,先把豆漿喝了才能喝王老吉。而她卻堅持不喝豆漿,只喝王老吉。

我們兩個因為各自的堅持打上了嘴仗,且鬥爭逐步升級。我講話越來越兇,她則開始哭鬧起來。

我認為,如果這時妥協於她的哭鬧,就會讓她認為哭鬧有用。所以,我就非常強勢地非要她先把豆漿喝了。她聽了之後哭得更兇了。

過了一會兒,可能是兇巴巴的媽媽讓她害怕了,她突然撲過來求抱抱(小人兒此時該覺得自己是多麼無力、無助,只好透過求抱抱確認媽媽愛她)。而正在氣頭上的媽媽,殘忍地拒絕了她的抱抱,把她推開,還批評道:你這孩子怎麼這麼不聽話呢?!

可就在這個時候,我突然想起了偷偷給侄女兒買奶茶的寶寶姐,這讓我感到無比羞愧:豆漿不是神仙水,王老吉也不是毒藥,我為什麼非要強迫一個小人兒違背自己的意願?難道就為了“聽大人的話”嗎?“大人的話”就一定是對的嗎?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嗎?

要孩子聽大人的話,不就是要孩子屈服於大人的強權嗎?這時候對孩子的尊重在哪裡?孩子的“自己”又在哪裡?

想到這裡,我眼裡泛上淚來,趕緊上去抱著她,並且不斷地撫摸著她的後背,安撫她。同時向她道歉:對不起!媽媽錯了,不應該強迫你喝豆漿。可能今天的豆漿打得不好,可能你今天剛好沒胃口喝豆漿,喝豆漿的感覺讓你想吐,所以你不想喝。原諒媽媽好嗎?等你不哭了,我們就喝王老吉,好嗎?

重新被“看見”的童,委屈地點點頭,並且很快就平靜下來,愉快地喝起王老吉。

她一邊喝著自己喜歡的飲料,一邊伸出小手摸了一下媽媽的臉,說:

| 媽媽,生氣的時候,寶貝也是愛你的。

淚目……

看完了這個小夥伴的分享,我立刻在心裡給了她一個大大的贊。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規則固然重要,但是我們也要學會變通。只要不涉及到大是大非和道德品質問題,我們可以給孩子多一個選擇。

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把孩子推向絕境,更不是置孩子於死地。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引導他們找到更好的自己。

另外,如果想讓孩子“聽話”,也是要講究方法的。

怎麼能讓“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

給大家講一個發生在我身邊的小故事:

弟弟是一個非常愛運動的人,他有一對雙胞胎女兒,今年14歲。

暑假到了,弟弟特別希望兩個小姑娘每天早上能跟他一起跑步。為此,他特別組建了一個微信群,裡面包括他和我,還有兩個侄女。

怎麼能讓“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

從跑步小分隊成立那天起,我們4個人每天早上都會組團去跑步。可是,每天跑步的過程卻並不順利。原因是,兩個小姑娘在跑步的過程中,總是會跟爸爸提出這樣、那樣的要求,一會累了要休息,一會兒渴了要喝水,一會兒又說跑不動了,要回去……

總之,各種各樣花樣百出的藉口,讓弟弟有點不勝其煩。

一天晚上,弟弟告訴我們,因為第二天早上他要去醫院做檢查,所以就不能和我們一起跑步了,明天由姑姑帶隊。一個小姑娘聽說爸爸明天不能跑步了,立刻就對我說,明天她也不想去跑了。

結果如何呢?第二天早上,我不但帶著兩個小姑娘按時出了門,而且非常順利地跑完了全程。

這讓弟弟和弟妹兩人很吃驚,一連聲地問我用了什麼辦法。因為在他們看來,這簡直就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我想了一下,有六點:

第一,儘管頭天晚上當弟弟說第二天不能去跑步的時候,立刻有一個小姑娘也湊熱鬧說她也不跑了,但是我並沒有理會她。而是在睡覺前若無其事地跟她們約好,第二天早上會如常去找她們。

我之所以沒有理會她,不是因為我沒有聽到她的訴求,而是因為我知道,很多時候其實孩子心裡明白自己應該怎麼做,她們之所以提出要求,只是想試探一下我們——不甘心老老實實就範,總要爭取一下吧,萬一實現了呢?

這個時候,如果我們反駁她們,跟她們糾纏,或者是給她們機會談條件,那就是上了她們的當了。

所以,有時候用斬荊截鐵的態度,直接忽略她們的無理要求,就是最好的對策。“此時無聲勝有聲”,就是這個道理。

這樣反覆幾次,她們慢慢就會明白了:此路不通。

怎麼能讓“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

第二,那天早上,我過去找她們之前,就先跟她們打了招呼,並且跟弟弟配合好,用紅包調動她們的情緒和積極性——她們可以假裝看不見我的留言,但是,她們一定經受不住紅包的誘惑。

果不其然,在我進門之前,領了紅包的她們,就已經洗漱完畢,在吃早餐了。

然後,在我規定的時間內吃完早餐,稍作休息之後,我便帶著她們出門了。

每個孩子都會有點兒自己的小心思,有時候,為了達到目的,我們完全可以投其所好,利用一些小恩小惠,使用一些小手段,這沒什麼。

怎麼能讓“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

第三,在跑的過程中,適當滿足一下她們的小要求。比如,跑到一半,做完拉伸動作之後,她們想要多休息一會兒,那就讓她們多休息一下好了。

她們這個時候提出的這個小小的要求,並不是因為她們真的有多累。而是因為在滿足了大人的要求之後,她們也想讓我們滿足一下她們的小小要求。這樣會讓她們得到一種心理上的平衡和滿足——自己付出努力之後的小要求,是會得到迴應的。

相反,如果我們簡單粗暴地拒絕她們,那以後,恐怕大家就很難在一起愉快地玩耍了。

第四,我一直都在強調:我們要以無條件的愛,去贏得孩子的信任,然後,再以有條件的愛,去管教她們。

我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如果你想要管教一個孩子,那麼你必須要事先在他身上做感情投資。最好的教育,一定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

不能認為你是孩子的父母,就有權利對他們指手畫腳。

我讀者群裡的很多小夥伴都知道,我回到北京的這段時間,幾乎每個星期都會偷偷給兩個小侄女每人買一杯她們喜歡的果汁飲品。

為什麼會偷偷買呢?因為弟弟不喜歡喝那種飲料,他認為那是垃圾,他只喜歡可樂。這個問題我是這樣想的:首先,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孩子也一樣。你不喜歡的,並不等於就是不好的。再者,在繁重的學習之後,滿足孩子一個小小的要求,是一件皆大歡喜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很多時候,我們和孩子之間的一個小秘密,卻恰恰能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讓他們感受到被寵溺和信任。那會成為我們和他們之間情感的紐帶,當然,也是砝碼。

第五,不把她們兩個做橫向比較,而是做縱向比較。換言之,就是不在她們兩個之間做比較,而是把她們的今天和昨天做比較,找出進步,並且將其放大。

舉個例子,總是有家長喜歡對孩子說:你看誰誰家的孩子多棒,你看看你。或者是:你看看哥哥(姐姐)怎麼那麼優秀,你怎麼就做不到?

這是教育的大忌,其中的道理我就不講了,大家一定要切記。

第六,大弟缺席的那天,當我發現兩個小姑娘有鬆懈苗頭的時候,就會對她們說:今天爸爸不在,你們替爸爸在前面給姑姑帶路吧,不然以姑姑的體力,不知道什麼時候能跑完全程。跟在你們後邊跑,姑姑還能跑得快一點。

兩個小姑娘聽了,立刻打起了精神。

我們做父母的,要學會在孩子面前適當地示弱,這樣做,可以培養他們的責任感和保護欲。

怎麼能讓“不聽話”的孩子,變得聽話?

當然,我並不能透過這一次跑步,就能讓她們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和持之以恆的精神。因為,她們14歲了,已經錯過了最佳年齡。況且,培養孩子從來都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

這世界上不存在兩個一模一樣的家庭,沒有兩個性格完全相同的孩子,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也沒有一把鑰匙是萬能的。

因此,沒有人能透過一篇文章或者一本書,就掌握到教育孩子的精髓。

我之所以把我和侄女跑步這件事抽絲剝繭地講給大家聽,是希望小夥伴們能從中得到啟發,以便在遇到相似的問題時,能多一條思路和參考。

幾乎所有認識我的人,都感嘆我培養了一個優秀的女兒。可是,卻沒有人真正知道,在陪伴女兒成長的路上,我讀了多少書、寫了多少筆記,做了多少思考。

教育孩子是一個大工程,想要把孩子培養成才,不是件容易事。但是,我們別無選擇。

我從來不標榜自己的親子教育文章有多麼的了不起,我也從來不炫耀自己在親子教育上多麼有發言權,我只是實事求是地,把我作為一名老師、一個媽媽的經驗分享出來。只因為,我見過太多束手無策、走投無路的父母。

我希望,這樣的父母能少一點、再少一點。

你的轉發便是最大支援

作者簡介:

15歲寫小說,38歲考上香港中文大學研究生院,有20年的中文教育經驗。

她一手把女兒培養成香港大學一級榮譽學士、世界排名第一的倫敦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碩士。畢業僅一年,小姑娘的年薪已達50萬。

寶寶姐的親子教育文章,溫暖而有力量,助你在育兒的路上豁然開朗,少走彎路。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遇見寶寶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