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的,可能不是原生家庭,而是這3種類型的媽媽

對於大部分人來說,母親都是成長過程中的第一任人生導師。

一個人從幼兒到成年,從依賴到獨立,都離不開母親的照料與培養。因此,對母子關係的探討,是中外很多心理學家關注的焦點,這對於研究成年人的心理發展、人際關係也至關重要。

我們成年之後,怎樣與他人構建情感關係,怎樣表達自己的看法,甚至被怎樣的人吸引,都和幼時母親的影響有關。換句話說,

我們的情緒世界裡,都隱藏著母親的影子。

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說:

“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

所以女性在做了母親之後,怎樣避免錯誤的教養給孩子帶來心理缺陷,是值得思考的。

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的,可能不是原生家庭,而是這3種類型的媽媽

在現實中,毀掉孩子的,往往不是家境的貧富、文化水平,而是這三種媽媽。

1,脾氣暴躁的母親。

讓一個孩子心理崩潰、苦不堪言很容易,只要時常對他暴怒攻擊,否定他的一切言論,並摧毀他的自信,就可以了。

從心理學上來說,

母親脾氣暴躁的孩子,成年後性格會唯唯諾諾,不敢表達自己的意見,以至於一生都在壓抑和怨恨的陰影中度過。

國外曾有篇著名的報道,一個叫查理的製片人,在收拾父親遺物時,看到了一盒錄影帶。他得知這是父親生前最大的秘密,便好奇開啟檢視。原來,父親在年少時,錄下了母親發怒的場景。

這和查理記憶中,沉默的祖母大相徑庭。畫面中呈現的祖母是一個暴躁、刻薄、控制慾極強的母親,這讓查理的父親非常痛苦,並影響了他的一生。查理的父親留下這盒錄影帶,就是要提醒自己,永不犯和母親一樣的錯誤。

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的,可能不是原生家庭,而是這3種類型的媽媽

查理的父親成功了,然而很多孩子,從易怒的母親身邊長大,終身無法克服自身的情緒弱點。他們本不喜歡發怒,卻不自覺地變成了自己痛恨的樣子。

因為無力改變原生家庭的烙印,這成了他們內心煎熬的根源。

2,冷漠自私的母親。

我們來到世界上,獲得理解和關心,渴望被更多人接納,最終都是為了獲得愛。

愛是人實現自我的基礎,也是一個人獲得安全感的最初來源。

如果母親沒有給孩子足夠的關愛,那麼孩子在成年之後,會時常因為無法獲得自我認可而焦慮。

母親冷漠的孩子,往往無法自然地表露感情,甚至很難建立親密的人際關係。

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的,可能不是原生家庭,而是這3種類型的媽媽

劉琪一直是“別人家的孩子”,她成績優異,從名牌大學畢業後,又有了令人羨慕的工作。小的時候,劉琪會為了母親多一點的關愛,拼命考取好成績,但是她在母親眼中,仍然是個多餘的人。

母親幾乎不和她講話,同桌吃飯更像陌生人。甚至劉琪高中時情緒抑鬱,母親至今也不知道。

因為工作要和錢打交道,劉琪需要家庭狀況證明,母親卻始終不肯幫忙,她讓劉琪不要連累自己。在一次找不到房產證之後,母親突然對劉琪破口大罵,直言早看出她惦記自己房子,又說從小知道她自私。被冤枉的劉琪,從此再也沒有回過家。

得不到愛的孩子,也不會懂得愛自己。他們終日壓抑自己的情感,成年後很容易變得孤僻不合群,成為單位裡那個“獨來獨往”的人。甚至還會有一些人情緒變得抑鬱,自我價值感很低。

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的,可能不是原生家庭,而是這3種類型的媽媽

既然把孩子帶到這個世界來,又不肯給他足夠的關愛,將孩子視如草芥,這是一個母親的失職。

3,負能量爆棚的母親。

有些母親會將孩子當成情緒的垃圾桶,把自己的婆媳矛盾、夫妻不和,都繪聲繪色地講給孩子聽。

在孩子的三觀養成時期,有一個傳遞負能量的母親是不幸的。因為他們看待世界的角度,從此被母親扭曲了。

張媛是母親離婚後,陪伴母親最多的人。每當母親咒罵父親,哀嘆世上沒有一個好男人時,張媛都默不作聲。在母親的教育下,她也痛恨父親,甚至不相信婚姻。在同齡女孩都談婚論嫁的時候,她卻下定了獨身一輩子的決心。

母親常說自己為了張媛受盡委屈,將自己後半生不幸福的原因,歸咎在為孩子的犧牲上。這讓張媛的內心很難過,她覺得自己的存活是“

有過錯的”

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的,可能不是原生家庭,而是這3種類型的媽媽

母親毀了張媛對親情的認知,也熄滅了張媛對婚姻的渴望。她將偏激和狹隘傳遞給孩子,在這樣母親的教育下,孩子的內心會充滿負能量,覺得全世界都對不起自己,很難做到感恩和回饋。

母親的處世風格和情緒表達,是孩子主要模仿的方面,甚至會把學到的這些,帶到自己成年後組成的家庭中。

心理學家榮格說:“一個人畢其一生的努力,就是在整合他自童年時代起就已形成的性格。” 如果母親帶給了自己很多消極的影響,恐怕需要一生去消除。

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的,可能不是原生家庭,而是這3種類型的媽媽

但是也不要灰心,改變童年帶來的不幸,是我們把握人生的開始。

首先,心理學家建議要遠離傷害自己的母親。

當我們不夠成熟時,心態和認知很容易被母親控制,遇到不合格的教育,就成了一生痛苦的來源。在足夠成熟之後,我們能對母親的教育方式有全面認知,也有能力保護自己遠離這些負能量。

畢竟人生苦短,不必浪費時間與帶給自己痛苦的人相處,有時候遠離反而讓彼此情緒更平靜。

其次,要換個角度看待母親的行為。

當孩子指責母親沒有將自己教育完美的時候,卻沒有想過,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每一種教育方式都會帶有遺憾。

孩子抱怨自己的痛苦不被理解,卻沒有想過,母親也會經歷痛苦,她也許並不希望“毀掉孩子”。如果孩子能換一個角度看待,親子關係也許會得到很大改善。

心理學家:毀掉一個人的,可能不是原生家庭,而是這3種類型的媽媽

母親影響了孩子成長的方向,也影響了他們對愛的感知。一個好的母親,會用愛給予孩子力量,讓他們有健全的人格,抵擋人生路上的風雨。正因為如此,母親的好壞,決定了孩子的一生。那麼,你在生活中都見過什麼樣的母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