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大陸》是誰寫的?《望大陸》是誰寫的?《望大陸》的作者是誰?

五木屬什麼

原文@蕭遠 載於中讀App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

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

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

天蒼蒼,野茫茫;

山之上,國有殤。

這首詩作是于右任先生的《望大陸》,這首詩作是一首震撼中華民族的哀歌。

我們知道,于右任先生最終未能如願回到大陸,回到故鄉,1964年11月10日,先生與世長辭,他沒有留下任何遺言,人們便把《望大陸》這首詩作為先生的遺囑。于右任先生的遺體埋葬在臺北最高的大屯山上,先生可以在那裡遙望大陸。

後來,我又讀到了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小小的郵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墳墓、淺淺的海峽、分離與隔閡,我對海峽那邊的瞭解實則是從傷感開始。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鄧麗君、齊豫等歌手的音樂逐漸風靡大陸。優美的歌詞,悅耳的聲音,如天籟之音潤澈心扉。接著,我又聽到由成方圓翻唱的《童年》,忽而發現,童年時光中那些無憂無慮的單純、無能為力的孤獨、好奇與迷茫、迷惑與思考,卻還依然在心中翻滾。我也因此知道了海峽那邊著名音樂人羅大佑的名字。

羅大佑有著“華語流行音樂教父”之稱,他創作並演唱了無數首經典歌曲:《童年》《戀曲1990》《光陰的故事》《亞細亞的孤兒》《你的樣子》《愛的箴言》《鹿港小鎮》……對了,我也記住了《鹿港小鎮》中那些顯得溫溫暖暖的歌詞:“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 ,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孃 ,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 ,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 。”緊接著,我又陸續聽到由蔡琴演唱的《綠島小夜曲》和潘安邦演唱的《外婆的澎湖灣》。

淺淺的海峽

靜靜的鹿港小鎮、憂傷的綠島、美麗的澎湖灣、日月潭、阿里山……自此,我對臺灣有了一種濃濃的嚮往。

2010年中秋,一位好友從上海出發,隨團去了一趟臺灣,回滬後,他像是臺灣島的義務宣傳員,他告訴我:“有機會就去去吧,一灣海峽真的很短,也許你第一眼,確是感覺不到驚豔,但那種秩序、那股書卷、那種教養,實在使人迷戀。”我順著他的話開他的玩笑,平素喜歡開玩笑的好友反而一臉認真。

看到好友那份驚喜、收穫連同認真的樣子,我知道,必須要去一趟臺灣了。那就無須猶豫,也無須惶惑,更無須捎帶曾經殘留在心底的那份感傷,卸去心中曾有的枷鎖和羈絆,只需簡單地去,輕鬆地回來。

這不,我的環島遊行程已經從臺北開始,最先到達的是臺北桃園機場。

桃園機場對我來說已經很熟悉了,過去也叫中正機場,曾經無數次地聽說過。走出機場,看到的分別是用中文、日文、韓文書寫的接機牌子,聽到的依然是漢語普通話,有些特別,有些溫婉,也有些熟悉。

我已經坐上車。士林官邸總是要去一趟的,匆匆轉了一圈,然後便搭上捷運到了劍潭站,這裡有士林夜市。那就逛逛士林夜市吧,肚子也有些餓了。

士林夜市並非徒有虛名,最大的優點是很平民化。各種花色的食品極豐富,連不同風味牛肉麵的招牌也好多,不過牛肉麵再怎麼特別,也勾不起我的興趣。“生炒花枝”看上去很誘人,來一碗“廣東粥”也不錯,“青蛙下蛋”作為食品名還真是特別,據說已經註冊成為商標。不知不覺已經撐飽了肚子,便迫不及待地去了誠品書店。

淺淺的海峽

誠品書店早已成為臺北的招牌,尤其對喜歡讀書的人來說,到了臺北一定要去誠品書店感受一下。我去的是位於臺北的敦南總店。燈火輝煌的誠品書店好似一個大超市,置身其間,人潮攢動,卻並不嘈雜,書店內階梯的坡度設計很人性化,書櫃以深色居多,給人以凝重的感覺。讀者站累了可以坐下來閱讀,也可很慵懶地靠一靠,或者來杯咖啡,還有酸酸的果汁和暖暖的奶茶。誰都知道,讀書不打烊是誠品書店的特色,你可以坐在這裡一整天看書。

淺淺的海峽

時間已至午夜,書店內依舊是滿滿當當的閱書者,人文、藝術氣息四處氤氳。這就是好友眼中的書卷氣吧,真讓人喜歡,我尤其喜歡誠品書店這種獨特的大氣。

忽然想到了附近的圓山大飯店,這時會有特價房嗎?今晚,我想奢侈一次。

懶懶地睜開眼,第二天的行程已經開始,急急地洗漱用完早餐,便直達陽明山公園。陽明山原名草山,是臺北著名的觀光勝地,上世紀50年代,為了紀念餘姚四賢之一的王陽明,改名陽明山。餘姚的瑞雲樓是王陽明故居,這位先哲本就是一座高山,因為他所創立的陽明心學,使他成為曾國藩、梁啟超、伊藤博文等中外名人共同的心靈導師,後世也有無數他的崇拜者,其中當然也有我的名字。瑞雲樓我是參觀過的,不過,今次前來陽明山倒不是因為王陽明,也不是單純地為了觀光,而是很想瞧瞧著名愛國人士于右任先生的墓地,我想在先生的墓碑前獻上一束花。山上有一處陽明書屋很吸引人,講解員是一位老者,他是義務前來講解的,臺灣叫義工。令我驚詫的是這裡積儲的故事竟然如此之多,而且故事中那些歷史人物比較近,也不虛幻,各種版本的小片段在史冊上是看不到的,聽一聽極有趣,至於真偽對錯誰又能夠說得清呢?

淺淺的海峽

離開陽明山後又去了臺中市。

臺中市有著“寧靜之都”的美稱,四季如春,被認為是臺灣最適宜居住的城市。臺中市距彰化很近,只需半個小時的車程,不用問,去彰化就是為了看一看想象中的鹿港小鎮。

淺淺的海峽

到了彰化,只需憑感覺都會溜達到鹿港小鎮,但我還是叫了一輛三輪車。在小鎮四處遊逛著,總的感覺是小鎮不小,現代建築和寺廟古蹟密集充塞著,到處一片繁盛。向三輪車主問及羅大佑筆下那家賣香火的小雜貨店究竟在何處,他嘿嘿笑了笑不作言語,卻反問起我來自大陸哪個城市,我說蘭州牛肉麵聽說過嗎?他搖了搖頭,我想嶺南的城市他總會熟悉一些,又隨口說出了對岸的泉州,果然如我所料,他的話變得多了起來,說鹿港小鎮就有著“繁華猶似小泉州”的美名,並且說他的祖上以及彰化的不少人,祖籍就是泉州。坐在三輪車上,和車主邊聊邊逛,不覺想起下一步的行程,順便問他去日月潭的路線,他說從臺中打計程車去日月潭很方便,而且日月潭還有直接去阿里山的營運車輛。我心裡有了底,便直奔日月潭而去。

淺淺的海峽

我對日月潭心儀已久,這個話題還得從青年時代閱讀瓊瑤的小說《我是一片雲》說起。小說把日月潭敘述成為臺灣人歡度蜜月的首選地,並且較詳細地描繪了男女主人公在日月潭各個景點遊玩的經歷。我腦海裡對日月潭也有了許多想象:朗朗晴空下,澄碧的湖水閃著皚皚銀光,周圍山巒環繞,綠水疊著青山,葳蕤的野花遍及山澗,湖邊一對對情侶游來逛去……

淺淺的海峽

後來,該小說還被拍成了電影,是由玉女林青霞主演,電影畫面中日月潭的景緻也便在腦海中生了根。

到了日月潭,雖說現實和想象總是有不小的距離,但日月潭的美確是真真切切的,它的湖光山色、怡人美景,讓人留戀忘歸。據導遊介紹說,日月潭最美的時刻是在清晨,晨曦初露之時,整個潭面雲霧縹緲,朦朦朧朧,宛如一幅畫卷徐徐展開。

其實,日月潭沿岸隨便信步都是美景,如孔雀園、文武廟、玄奘寺、慈恩塔等,只不過在我來說好多美景是沒有時間細看的,更別說日月潭清晨的美景。姑且留個念想吧,或許還會有下次。此時,我已經在前往阿里山的路上。

我坐的是日月潭至阿里山之間的營運車輛,好心的司機提醒車上的旅者:現在雖說不是旅遊旺季,但去阿里山的遊客還是不少,應提前聯絡好旅店。

最先到達的是阿里山鄉樂野村,樂野村是阿里山鄒族文化部落聚居地,代表著鄒族文化的精髓,近些年,鄒族文化部落已經成為阿里山旅遊的一個新亮點,是感受阿里山文化底蘊最佳的場所。樂野村已有一定的海拔高度,在這裡已經可以遠眺玉山及彩虹峽谷的壯麗景觀。

接著,又坐上阿里山火紅色的小火車,小火車慢騰騰地在萬綠叢中的鐵路上爬行。這段高山上的鐵路早已名揚全球,只是很少有人知道它曾經的“罪惡”。

日本殖民臺灣期間,驚歎於浩瀚無際的阿里山木材王國,尤其垂涎阿里山珍貴的五木:松樹、亞衫、扁柏、紅檜和闊葉樹。日本和臺灣同屬海島,日本人再清楚不過森林資源對於孤島意味著什麼,但日本人還是瘋狂設計完成了這段森林鐵路,他們利用這段高山鐵路拉走了400多萬立方米的阿里山樹木,無數阿里山人的生命也葬送於此。

思緒萬千中,卻不覺已被阿里山茫茫雲海所吸引,雲海緩緩翻騰,起伏多變,狀似輕盈細柔的棉花,又好似泛起白霧的大海,浩淼無際。

著名的阿里山工作站裡,遊客沸騰,熱鬧異常,原來,盛裝打扮的鄒族女孩,正在解說阿里山的旅遊文化,並忙著和一撥一撥遊客合影留念。

淺淺的海峽

這就是歌詞里美麗的阿里山姑娘吧?她們如水一般清純靚麗。

終於可以沿著森林小道拾階而上,信步閒遊,這便是自助遊的樂趣所在。穿過幽深的林海,經過清澈的姊妹潭,便到達神木近前。眠月神木是臺灣第二大神木,我仰望著神木,瞬間被她的壯觀、她的風華、她的低調、她幾千年的滄桑閱歷所折服。在神木身旁,我有了非分之想,我想知道神木長壽的秘密,我希望獲取一點她如神的靈韻,在我眼裡,神木已不是樹,她已經有了智慧,是自然的化身。忽然想起臺灣人所說的一句話:“不到神木,不算到阿里山。”我也認為,來阿里山,要抱著朝聖般的心,一定要來看看神木。

日出、雲海、晚霞、鄒族姑娘、神木……

淺淺的海峽

下山時,因腦海中這些片段,默唸起詩人肖草所寫《阿里山》一詩:“朝過九十彎,眺瞻雲海翻。景深潺碧水,驕日透林間。競斷松公臂,涓流姊妹譚。晚霞映少女,阿里畫中山。”這首詩對阿里山的描繪太形象了。

已是環島遊的最後一天,我先是從阿里山到嘉義縣,接著從嘉義直達臺南市。

臺南傳有一句頗自負的話:“臺灣的歷史自臺南起。”這個說法當然是有一定切實依據的。臺南市與福建省隔海相望,最早的大陸移民就是從這裡登上臺灣島的。《臺灣府志》上也有記載,明萬曆年間,臺南已有泉州人的蹤跡,他們在這裡從事商業、漁業等生產活動。鄭成功收復臺灣後,曾廣招閩粵移民,以臺南為中心開展與大陸的經貿活動,臺南成為當時臺灣的政治、經濟中心。

清康熙統一臺灣後,巡撫衙門仍設在臺南,且有“臺南府”之稱。這些獨特的歷史背景,使臺南保留了豐富的名勝古蹟,如赤嵌樓、安平古堡、孔廟、大天后宮、延平郡王祠等。

臺南老城是最早開發的區域,這裡不僅集中了諸多古蹟,最使人感到親切的是滿目皆是食肆,各種風味小吃看著都讓人垂涎,據說連不少臺北人也不惜南下品嚐臺南小吃。尋訪臺南歷史人文之餘,嘗一嘗久負盛名的臺南小吃,確不虛此行。即使離開臺南坐上前往高雄的列車,還在回味著臺南的那些特色小吃。

到達高雄市本以為就到了佛光山,仔細詢問後才知,佛光山還在高雄市的郊縣。因為臺灣朋友臨時幫我定好去綠島的旅遊團即要出發,去佛光山只好作罷。

我隨旅遊團先是到達臺東,接著趕往富岡漁港,然後從富岡漁港坐遊艇前往綠島。坐在遊艇上,舷窗外是浩瀚碧藍的太平洋,遊艇正向綠島方向漂去,不知緣於綠島的詩意還是綠島的神秘,總之,心情有些激動,也有些急迫。是緣於蔡琴演唱的那首《綠島小夜曲》的誘惑嗎?《綠島小夜曲》那優美的歌詞和抒情的旋律,最初,我總覺得綠島是個溫馨浪漫的地方。後來,在和臺北的朋友相聊中才得知,原來,《綠島小夜曲》的作者於上世紀50年代創作這首歌曲時,歌詞本是在寫臺灣,作者認為臺灣島本就是一個綠油油的島嶼,用綠島感覺更加有詩意。估計大陸會有不少朋友和我一樣,錯把此綠島當作彼綠島。

有一位在上海工作的臺東朋友早就告訴過我,他說綠島的風光確如迷人的小夜曲一樣美,特別是夏秋時節,但那不是綠島的全部。綠島曾有“惡魔島”之稱,它是大名鼎鼎的綠島監獄所在地,長年關押著政治犯、重刑犯,以致於後來綠島成為一種文化,代表著孤獨、流放、監禁和死亡。著名作家李敖、柏楊就曾在綠島關押過。

淺淺的海峽

很顯然,綠島的神秘是吸引我前來觀瞻最主要的原因。

綠島又名火燒島,是個山丘縱橫的火山島,因長年受海水、海風侵蝕風化,形成了奇異多變的海岸景觀。現在的綠島,風光旖旎,滿目蒼翠,尤其是依山而建的綠島公園,林木蔥蘢,山溪流貫,更是綠島上絕佳的觀光勝地。尤為難得的是,綠島上處處皆是觀賞海景的好地方,比如仰止亭、靜心亭、望海亭等,均是觀海佳處。於綠島上眺望雄闊的太平洋,人感覺像是飄著的。

繼續漫步遊逛,到了一處名為綠島山莊的地方,從名字判斷應該是一處極為優雅的去處,沒想到導遊卻介紹說,這就是過去的綠島監獄,現在已成為人權博物館的一部分。

過去,這裡曾經是封閉型的重型監獄,現在既是博物館,也是旅遊景點。看來,這個優雅的名字背後的故事一點都不優雅。展館大廳的方桌上,還擺放著一堆一堆厚厚的卷宗,這是許多重刑犯的判決書和申訴書。聽導遊說,綠島依然有類似的山莊,現在還是監獄,只不過“政治犯”一詞在臺灣已成為歷史,現在關押的多是刑事犯。

據說原來在這服刑的也有無數來自大陸的官兵,最後基本上沒能夠走出綠島。他們的鄉關何處、親人何在都已無從查考,成了永在異鄉的孤魂野鬼。我乘著自由行的間隙,來到綠島山莊周圍的荒野山地,這樣的荒地多是墓地,好多墓碑大半都已被滋長的野草掩埋,無人問津。稍遠處有幾隻黃羊,一邊吃著草,一邊驚覺地看著我這位不速之客,我想,這些黃羊大概是島上唯一陪伴他們的生靈吧。我再未向前挪步,怕驚跑了它們。海邊緩坡上有座“人權紀念碑”,是由曾在綠島監獄坐過監的作家柏楊努力奔走促成的。

離開綠島,途經花蓮、宜蘭再次來到桃園機場,又看到那些忙碌的身影、井然的秩序。返程回到上海不覺已有多日,環島遊的那些行程卻總是在夢裡,以至於讓我懷疑環島遊真是一場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