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言秋日勝春朝,今日是立秋!

家燕主要吃什麼

我言秋日勝春朝,今日是立秋!

今天是2019年8月8日,己亥年七月初八,時為立秋,秋天的第一個節氣。

轉眼間,2019年已經進入了下半年,感慨時光匆匆,也為即將到來的收穫而喜悅!

我言秋日勝春朝,今日是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言:“七月節,立字解見春。秋,揫(音同糾)也。物於此而揫斂也。”立秋時,北斗指向西南。從這一天起秋天開始,秋高氣爽,月明風清,氣溫也呈下降趨勢。

不得不歎服古人的智慧,晨起醒來,空氣裡燥熱似乎就減退了不少,秋的氣息已經從遠處傳來,不過還要謹防“秋老虎”,畢竟立秋之後還有一伏,早晚雖然變涼,中午還是會很熱,要注意增減衣服。

我言秋日勝春朝,今日是立秋!

立秋習俗

在周代,立秋天子親率三公六卿諸侯大夫到西郊迎秋,並舉行祭祀少嗥、蓐收的儀式(《禮祀·月令》)。到了漢代,迎秋被賦予了新的含義,在儀式上人們要殺牲畜來做祭品,天子要射獵,表示“秋來揚武”之意。

宋代,立秋之日男女都戴楸葉,以應時序,有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簪插鬢邊的風俗(《臨安歲時記》)。清代在立秋節這天,懸秤稱人,和立夏日所秤之數相比,以驗夏中之肥瘦。

清代梁紹壬《兩般秋雨盒隨筆》中記載:“女伴秋夜出遊,各於瓜田摘瓜歸,為宜男兆,名日摸秋。”立秋之夜,未生育的已婚婦女在女伴的陪同下,到田裡摘瓜摸豆,叫“摸秋”。民間相傳,若摘到南瓜,就容易生兒子;若摘到扁豆就容易生女兒。

我言秋日勝春朝,今日是立秋!

後來除了婦女,小孩也摸秋,若摸到了蔥,就有聰明之意;若摸到瓜果,說明將來不愁吃喝。按照傳統風俗,立秋日瓜豆隨人採摘,不能視為偷。

立秋,果蔬日漸成熟。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區的村民,由於地勢複雜,村莊平地極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後及自家窗臺、屋頂架曬或掛曬農作物,久而久之就演變成一種傳統農俗現象“曬秋”。

立秋,百姓為了慶祝豐收,會舉行盛大的儀式來酬謝土地神。秋社原是秋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始於漢代,後世將秋社定在立秋後第五個戊日。此時收穫已畢,官府與民間皆於此日祭神答謝。

我言秋日勝春朝,今日是立秋!

宋時秋社有食糕、飲酒、婦女歸寧之俗。宋代詩人陸游的《社肉》:“社日取社豬,燔炙香滿村。飢鴉集街樹,老巫立廟門雖無牲牢盛,古禮亦略存。醉歸懷餘肉,沾遺遍諸孫”,就生動描述了秋社的熱鬧場景。

唐代韓偓《不見》詩云:“此身願作君家燕,秋社歸時也不歸。”在一些地方,至今仍流傳有“做社”“敬社神”“煮社粥”的說法。

我言秋日勝春朝,今日是立秋!

立秋飲食

每至立秋時節,補償夏天體重損失的辦法就是“

貼秋膘

”。“以肉貼膘”,吃燉肉、烤肉、紅燒肉等補充營養。蘇軾曾寫《豬肉頌》:“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我言秋日勝春朝,今日是立秋!

《白門食譜》則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

我言秋日勝春朝,今日是立秋!

民國時期出版的《首都志》記載:“立秋前一日,食西瓜,謂之啃秋。”相傳明代時,有一年恰逢立秋,南京城裡許多人害癩痢瘡,人們效仿廬州府崔相公之女吃西瓜讓“癩痢”落疤自愈。此後漸漸形成習俗,每到立秋,家家剖食西瓜,謂之“

啃秋

”。

我言秋日勝春朝,今日是立秋!

浙江杭州一帶,大人小孩在立秋時都要

吃秋桃

,每人一個,吃完把桃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燒成灰燼,認為這樣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我言秋日勝春朝,今日是立秋!

今天,您吃什麼了?

今日,立秋,

秋之初始,清涼和收穫都在向我們奔來,

我言秋日勝春朝,

趁秋色正好,努力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