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傷人後,為何不能關起來,非要殺掉?專家的解釋讓人冷汗直冒

“真正的罪惡發生在牢籠被開啟之後”

,什麼事情一旦有了開始,接下來的發展趨勢就很難再控制,就如同法律的底線絕對不能突破一樣。猛獸食人,也並非一開始就知道人肉好吃,總歸是在誤打誤撞的嘗試之後才會發現人類既無強烈反抗能力、又由於油脂含量高鹽分高而肉質鮮美這個事實。

在世界範圍內,對猛獸有一條不成文的規定:一旦某隻猛獸傷人並嘗過人肉的味道後,就一定要將其擊殺。

老虎傷人後,為何不能關起來,非要殺掉?專家的解釋讓人冷汗直冒

無論猛獸種類如何珍惜罕見,保護人類的安全才是最要緊的事,也許有人會覺得犯錯的有可能並非猛獸,但事實是,人不能用屬於社會的法律去衡量自然界發生的事。

從1915年日本“狗熊殺人事件”到2016年我國“八達嶺的猛虎傷人事件”,“噬人必殺”這一原則都被切實貫徹到底,不曾有過例外。

畢竟,正是像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告訴世界這帶殼的東西里藏著無窮美味一樣,第一隻吃到人類新鮮血肉的老虎或許也能將這條捕獵訊息傳遞給後代和族群中的同類。

刻在基因中的捕食動作

人類歷史上並非沒有天敵,在少燈少火、沒有光亮的原始社會,人類驅趕野獸的唯一依靠也無法維持太久,黑暗中綠油油的眼神常常都在尋覓時機,往往一出手,就能夠將齒根整齊沒入人類的喉嚨或顱骨。

老虎傷人後,為何不能關起來,非要殺掉?專家的解釋讓人冷汗直冒

恐貓、劍齒虎。。。

如今的猛獸身體裡流傳著上古綿延下來的捕食基因,這種基因滾燙而激烈,不因為幾世代的監禁與豢養有絲毫改變。

古時有人養虎為患,也正是錯估了猛獸們的天性。

在如今,我們憑藉大腦的智慧生產出科技武器,野獸反而淪為弱勢群體,被驅逐出野外,趕到鋼鐵城市中供人賞玩,我們高高在上地欣賞著看臺上它們自相殘殺,也走馬觀花路過監禁它們的鐵籠。然而,在面對一隻病懨懨的瘦虎,偶然間對上它的眼睛,你卻還是會脊背一涼。

2016年7月23日,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裡行走的一名女遊客和她的母親,就無意中觸碰過猛虎基因裡的捕食開關。女遊客在欣賞老虎身上油光水滑的皮毛時,情不自禁下車觀看,罔顧園區關於猛獸區嚴禁下車的規定,並對園區管理員和其他遊客的警示充耳不聞,之後,興奮的老虎將獵物撲倒在地,一口咬斷了女遊客的喉嚨,女遊客的母親見狀立即下車去營救,然而照舊被老虎強大的力量撕裂了身體。

2017年1月29日,新年後的第一天,發生在寧波雅戈爾動物園的老虎咬人事件震驚網路,一名男性遊客透過翻越動物園圍牆進入園內,妄圖以此逃避購票,不料在翻越過程中失手,掉進虎園,被老虎咬傷後鮮血浸透了全身,經搶救無效在醫院死亡。

北京八達嶺野生動物園的那頭老虎,在事後消失於人前,再也沒出現過;寧波雅戈動物園的那隻老虎,被園方當場擊殺。

是的,無論人類如何處於強勢地位,科技發達,但本身的力量仍舊極其有限,基因的限制決定了人類身軀孱弱,決定了老虎天生為捕獵而生。縱然虎落平陽,被牢籠和鎖鏈禁錮,當人類赤手空拳面對它時,依然逃脫不了被瞬間撲殺的命運。

關於猛獸食人的選擇

人肉相比於動物和禽類並沒有太多特殊營養價值,但脂肪佔比含量顯然要更高,據世界人口體脂含量測定資料,成年男人體脂率一般在15%左右,女人則在25%或更多,而人類日常實用的豬肉則僅在9%左右。鹽分含量同理,由於人類是雜食動物,所吃的食品又多為重油重鹽類工業產品,體內自然含有更多鹽分。

總體而言,人肉的營養價值較高,儘管體內多含有更重的化學毒素,但對猛獸而言,最大的優點還是——易捕獲。

上世紀二十年代,尼泊爾地區出現惡性猛獸傷人事件,兇手就是一隻猛虎,這隻雌性孟加拉虎在三年內捕食了近200人,由於它貓科動物的形體優勢,來無影去無蹤,又教為聰慧,尼泊爾派出了一支軍隊都未能成功對其進行剿殺。孟加拉虎就這樣神不知鬼不覺地隱沒,夜裡出擊,白天隱匿於東南亞茂盛的熱帶叢林中,一路逃到了印度境內。

印度為此組建了一支捕獸衛隊,在獵戶的指引下透過誘捕的方式,才終於抓到了這隻狡猾的孟加拉虎。事後專家檢測,這隻猛獸的犬齒斷裂了一隻,使得它原本恐怖的咬合力大打折扣,為了生存需要,它就選擇了最容易捕食的物件,人類。

人類一般聚集生活,村莊內人口密度極大,而薄薄的門板又無法有效防範老虎恐怖的力量,再加上熱量高,足以儲存起來作為口糧,反抗能力與植食性動物不一樣,極其脆弱,是老虎在力量有損下最好的選擇。

在科技尚未發達的年代,我國東北境內也出現諸多東北虎暴起傷人事件,往往一個村子的壯年男性也只能做到將老虎嚇走,而無法將其擊殺或是活捉。

面對這樣老練的叢林獵手,人類在大自然中處於食物鏈低端。

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後,這種情況才有所好轉。如今的老虎多被關在動物園裡,所剩數量也極其稀少,可以說,假如遊客遵守觀賞條例,就不會有生命危險。

食髓知味,不可放虎歸山

但規則的存在始終有其道理,就如對於傷人老虎不可留,專家的解釋雖然讓人直冒冷汗,但如果放任傷人老虎發展下去也屬於合情合理。

老虎一般不吃人,是因為動物園有定時的肉類供養,老虎不傷人,是因為沒必要。一旦遊客觸犯條例,對老虎造成“領地侵入感”,猛獸就不會對攻擊者留情。

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假如第一個食用西紅柿的人被毒死,那麼西紅柿對人類而言就會成為劇毒作物,其普及時間至少會推遲數十年。

對老虎來說也是一樣,正是因為傷人吃人的老虎都被擊殺,而目前又沒有繼續捕食的必要,老虎才能與人類井水不犯河水。

在捕食者族群中,捕獵技能是代代相傳的,雌虎會教導老虎如何捕獵,會示範不同動物的捕食方法,這是一種族群資訊的傳遞。

人大可以放虎歸山,然而,數年後,就會有另一隻長成的幼虎知道,人類血肉廉價易得,毫無危險,油脂豐富。這對沒有反抗能力的單個人類來說,十分危險。

唐代寓言小品《黔之驢》中,虎正是不知道驢的底細,才會遵照獵食者謹慎的原則,不對其進犯。

結語

世上的情況畢竟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不斷髮展,人類從農業文明變成工業文明,又向科技文明進發,猛獸恐怖的肉體力量足以掀翻一個人甚至一群人,但無法對抗機械。

槍、噴霧、電擊器,人類依靠智慧發展的武裝已經逐漸制霸了整個自然界,甚至讓古代猖狂傷人的猛虎,也成為了被圈養在高臺上供人欣賞的“稀有動物”。

老虎傷人後,為何不能關起來,非要殺掉?專家的解釋讓人冷汗直冒

如今的老虎,傷人吃人大多是因為捕食不到人類聚居地的其他滅絕動物,或者因為被人類侵佔了領地,沒有空間可供生存。

地位的轉變也讓“噬人必殺”這條潛規則在逐漸淡化,相反,維護稀有動物的生存價值,成了人類努力的方向。

人類最終依靠智慧與文明,戰勝了來自基因的威脅。

也許未來,提起老虎,人們心目中浮現的詞條,就只是“眾多寵物或標本生物的一種”,傷人吃人的惡性事件,則早就無跡可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