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莖腐病防治管理技術

進入7月份後,中原區域的麥茬花生田間開始出現病害,並造成團棵花生苗生長不良,慢慢死亡,造成斷壟,透過實地回訪取樣,發現造成花生斷壟死苗的主要原因是花生莖腐病。

花生莖腐病防治管理技術

花生莖腐病防治管理技術

花生莖腐病又叫花生頸腐病,俗稱爛“脖子病”、“倒秧病”等,主要為害花生的莖、根、子葉和莢果等,以

根莖部和莖基部受害最為嚴重,花生

苗期和莢果期兩個發病盛期造成植株枯萎死亡,莢果發育不實或者腐爛發芽。我國各地的花生種植區普遍發生,花生苗期到成熟期均可發生。花生莖腐病是由棉色二孢菌引起的、發生在花生的一種病害,主要透過風雨、流水傳播。病菌菌絲和分生孢子器在種子和土壤病殘體上越冬,成為第二年初的侵染源。甚至病株和粉碎的果殼飼養牲畜後的糞便,以及混有病殘株的土雜肥也是傳播蔓延的重要菌源。該病一旦發生,嚴重者減產達50%以上,甚至顆粒無收,苗期發病越早,造成的損失越大。

花生莖腐病防治管理技術

危害症狀:

花生莖腐病防治管理技術

花生莖腐病

從花生出苗期至成熟期都可發生,

主要為害莖、根、子葉和莢果等,發病部位多在與表土層交界的根頸和莖基部。

苗期染病:病原菌從子葉或幼根侵入,受害子葉變黑褐色幹腐狀,然後沿子葉柄

後蔓延到莖基部及地下根頸部,產生黃褐色水漬狀的不規則形病斑,

然後病斑向四周擴充套件,

逐漸繞莖或根頸擴充套件變成黑褐色病斑,

使植株傳輸組織破壞,維管束變黑褐色,

植株逐漸萎蔫,幼苗發病3-4天后即變黃褐色枯死。

成株期發病:病原菌侵染主莖和側枝的基部,逐漸產生黃褐色水漬狀略凹陷的病斑,然後病斑向上下擴充套件,莖基部逐漸變黑褐色,病部以上的植株變萎蔫枯死,而地下的莢果腐爛、發黴脫落。剖析根頸部觀察,髓部變褐色幹腐中空。

花生生長中後期:有時僅主莖或側枝中上部感病枯死,病部以下正常生長,後病部向下擴充套件導致全枝枯死。潮溼條件下,病部變黑褐色腐爛,表皮極易剝落;乾燥時病部表皮呈琥珀色凹陷,緊貼莖上,揭開表皮,內部呈纖維狀,拔起病株時易從莖基處折斷,病部能夠看到密密麻麻的黑色小顆粒。

防治管理措施:

1、選用優良抗病品種。花生種

存放在通風、乾燥處,防止發潮變黴,播種前要精選無病種子,播前10天曬種2~3d,防治種子黴捂。

2、種子包進行包衣。播前精選種子並進行曬種,播前使用種衣劑進行拌種處理,可選擇25%噻蟲嗪

・霜靈

,對種子進行殺菌處理,對

鐮刀菌,立枯絲核菌,疫黴菌等引起的根腐、莖腐病有非常好的防效,

預防苗期病害以及地上地下的蟲害。

咯菌腈抑制菌體葡萄糖磷醯化有關的轉移,並抑制真菌菌絲體的生長,導致病原菌死亡;精甲霜靈是核糖體RNA抑制劑,具有保護、治療作用的內吸性殺菌劑。

3、合理倒茬輪作,可以與禾本科作物玉米、穀子進行輪作。

4、

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促苗早發,健壯植株,增強植株抗病能力。同時,可以噴施“甲霜・惡黴靈 +腐殖酸肥料+吲丁・萘乙酸”提前預防病害,同時可以復配上苄氨基嘌呤和硼肥、鉬肥等,可以促進根系生長與花芽分化 促進分叉,補充營養 長勢健壯。

5、如果發現田間有發病植株,及時拔除田間病殘體,帶到田外銷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