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封建時期的"宴席"到底是怎樣的

導語:

《漢書·酈食其傳》記載

:"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可見食對於百姓的重要性,而食在《漢書·食貨志》有載:

"食,謂農殖嘉穀,可食之物"

。即百姓視食為天,食則以農植所得。於《禮記·禮運》日

:"夫禮之初,始諸飲食"

。根據文獻可知,至周朝之時,人們已經根據食制定出一套比較完善的飲食禮儀。

於《明會典》有載,古代宴會的組織和管理,

"諸宴通例"日:

先期,……禮科亦各委官糾舉。"

如此緊密、周全的宴會安排,在現代宴會策劃也難以匹配,而在《燕義》、《周禮》分別記載宴會的禮儀及宴會的作用。而歷史上,有不少名宴,如周朝的

"鹿鳴宴"、唐代"曲江宴"、宋朝"瓊林宴"

等。

從這些名宴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中國宴會文化。

周代"鹿鳴宴"

"鹿鳴宴"

起於周代,後被唐完善,用於宴請新科舉人(文科)和內外簾官的飲宴,於鄉試放榜次日舉辦。因其飲宴之中必須奏響、朗讀《鹿鳴》之曲、歌,宴會以

"鹿"

為主脯,所以稱其為

"鹿鳴宴"。

於《新唐書。選舉志上》有載

:"每歲仲冬,……長吏以鄉飲酒禮,……因與耆艾敘長少焉。"

依此可得

"鹿鳴宴"

只要以詩詞歌賦為宴會主題,而食物主要以

"鹿"

和酒水為主,其規格比較簡單。

唐代"燒尾宴"

唐朝之時,當儒生初登或士大夫們升遷之時,就要置辦豐盛席宴,宴請前來祝賀的朋友、同僚。而這樣的酒席宴會被人們稱為

"燒尾宴"

,其寓意是士人初登或升遷如同鯉魚躍龍門,必有天火把尾巴燒掉才能變成龍,古將其稱為

"燒尾宴"。

於《清異錄》中有載,唐人韋巨源升遷為尚書令之時,曾在家設

"燒尾宴"

宴請唐中宗。

而在《韋巨源。食譜》中有記載此次宴會的選單,此宴共設有五十八道菜,分別是點心、菜餚、羹湯、葷肉四大類。而具體的菜式極為奢靡,如光明蝦炙、通花軟牛腸、白龍曜、仙人臠、水煉犢、烤全羊等,其食材極為豐富。按流傳下來的選單,可見唐代之時,宴席的菜式分冷、熱、主、次、前、後,與現代的宴會菜式、上菜禮儀無異。

唐代"曲江宴"

"曲江宴"

是皇帝賜予新科狀元的宴席,始於李隆基時期,用於慶祝考中進士的宴會。因唐科考放榜之日恰好在上巳期間,李隆基就將其合二為一,而上巳節之時王公大臣會在江邊設宴,古稱

"曲江宴"

。於《唐摭言》卷三有載:

"曲江大會……後長安幾於半空公卿家。"

"曲江宴"

在當時不但是隻是吃食這麼簡單,它還是官宦之家、富商能人為兒女物色佳人的宴席,更是商賈拋售奇珍異物的一個宴會。與《唐摭言》中有載:

"曲江之宴,……長安幾於半空。"

而"曲江宴"還有其獨特的宴會程式,於《唐摭言》有載:

"團司所由百餘輩,……舊例率以狀元為錄事。……闕一則罰金。"

從一場

"曲江宴"

來看,無論從宴席的時間、食物、禮樂還是侍從來看,都有其獨定的規格,依照進士的等級來劃分,由開宴到宴會終止,都有它一套的規矩。

宋朝"瓊林宴"

瓊林宴是宋太祖為新科進士(文科)舉行的宴會,由於其宴席都在瓊林苑舉行,故稱其為

"瓊林宴"

,於《宋史·樂志四》有載:

"政和二年,……罷瓊林苑宴。"

而在《御賜瓊林宴恭和詩》中有載"瓊林宴"在宋朝之時盛況的狀況,

"奉詔新彈入仕冠,……雲呈五色符旗蓋,……況見賡歌氣象還。"

彩旗飄逸、百官朝賀何其壯觀,何其熱鬧啊!瓊林宴的盛行導致宋代,成為中國史上飲食文化的鼎盛時期,在《宋史.職官志四》有載:

"隋、唐、宋殿……掌宮廷之供奉。"

由此可見之宋之時,宴會的規格、禮儀、食材更為健全,已設專門的部門去管理及置辦。

民以食為天,封建時期的"宴席"到底是怎樣的

(圖四 瓊林宴)

古代"宴會"文化

綜合上面四宴,可見不同性質的宴會有其對應的宴會規格和宴會禮儀、章程,在古代這些宴會文化叫做

"燕禮"。

古代的每一個公開宴席都是非常正式的,宴飲儀禮也是非常嚴整的,從

"席位尊卑"

到宴會的

"賓與主人"

安排,早到宴會規格,

"一獻之禮"

為較簡單的宴會,而

"四舉旅酬"

就比較隆重一點。

《燕義》日

:"君席阼階之上,……莫敢適之義也。"

國君要落座於朝西的上膛,群臣要落座於朝北、南、東的堂下,此宴席落座安排,猶如朝堂之上的君臣之位,君在上,卿大夫為右,士為左,正是燕朝之位。所以也可說若宴席之位,有所改變,朝政之位也會隨之而變,古代帝皇也會透過這樣的宴會調整位置來鞭策有過之人。

民以食為天,封建時期的"宴席"到底是怎樣的

(圖五 燕禮)

而關於宴會的規格在《小雅。瓠葉》中有載:

"燕禮開始,…… 先下堂洗手,……雙一起上堂。"

簡單的一個"一獻之禮",就有如此嚴整的禮儀,洗手、洗爵,酌酒都要按身份高低來安排其先後,及器具也要對應身份的等級來配置。而"燕禮"中的

"四舉旅酬"

更為繁複,於《燕義》載:

"獻君,……而後獻庶子。"

從君主到庶子每人都受到宴會只要的敬酒,是一個漫長且繁複的程式。結束了這個程式才能進入

"無算爵"

階段,

"無算爵"

是上餚饌,賓客自由宴飲的階段,完成了這個階段,整個宴會才算結束。

結語

宴飲在古代之盛,不僅在於其間的愉悅,更在於它所承繼的儀禮。燕禮從賓主行

"一獻之禮"

開始,到最後的

"無算爵",

都有其獨特的規定。即彰顯了宴會的性質,又彰顯了我國禮儀、尊卑的文化,更展示了一個國家、一個士人的實力,從一個宴會擺設、食物、禮樂,就能分辨其主辦的意義。

鹿鳴宴、瓊林宴為文宴,鷹揚宴、會武宴為武宴,曲江宴為國宴,燒尾宴為臣、家宴。被邀之人,可根據宴會名字來裝扮自己。亦可透過宴會的交流過程,上傳下達自己的意願,對君臣來說宴會屬於另一個無言的朝堂,對於百姓、商人、婦人來說,宴會就是她們消遣、謀財的場所。

參考文獻

《燕義》

《唐摭言》

《宋史·樂志四》

《韋巨源。食譜》

《新唐書。選舉志上》

《御賜瓊林宴恭和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