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關節磨損不可逆但可以好好保養

膝關節的疼痛是生活中最常見的關節問題,尤其是女性,肌肉含量少,再加上骨盆的Q角大於男生,股骨容易內扣,膝蓋疼痛的機率更高。大連市中心醫院關節外科任長樂主任表示,與其等到膝蓋出現問題了再去保養,不如在它沒出現問題之前,就學會如何保養,從而使膝蓋始終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

爬樓梯鍛鍊身體不可取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最複雜的關節,也是最大的承重關節(正常可承重35公斤)。任長樂主任介紹,隨著年齡增長,膝關節的磨損是不可避免、無法逆轉的,且磨損程度和承受重量呈正比。膝關節承重越大,關節軟骨磨損的機率也越大,關節周圍的肌腱越容易勞損,這些都加速了膝關節的退化。比如一個體重70公斤的人爬樓時,每上一個臺階,膝蓋約要承受210公斤的重量(70*3倍),因此骨科醫生不建議透過爬樓梯鍛鍊身體;而當他下樓時,每下一個臺階,膝蓋約要承受 280公斤之重(70*4倍)!這也是“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科學道理。知道了膝關節在不同姿勢下承受的壓力,根據自己的情況量力而行也就有了科學依據了。

膝痛主要有這7大原因

任長樂主任介紹,日常生活中,膝蓋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慢性滑膜炎,表現為膝關節出現慢性疼痛和腫脹。關節鏡下可見滑膜積液、滑膜增生、肥厚甚至發炎。骨關節炎:久坐或久蹲後起立、上下樓時,關節疼痛明顯,休息後緩解。除了關節腫痛、活動受限之外,在X片上還可以看到關節間隙變窄、骨質增生和關節變形。膝關節內遊離體:走路時突然出現腿發軟、關節卡住感,維持在一個姿勢不能動彈,輕輕抬腿並甩一甩,卡住的感覺消失。這是因為關節軟骨磨損脫落後形成遊離體被卡在關節間隙中。滑囊炎:曾有外傷、受涼史,表現為膝蓋骨上方或上脛骨內側疼。膝關節內側有一個地方,醫學上稱為“鵝足”,有三個肌腱像鵝足一樣在此匯聚,因而得名。在肌腱下面藏有潤滑的囊性結構,如有外傷或受涼,此處易發炎疼痛。髕骨異常:髕骨俗稱“玻璃蓋”,在膝關節運動中起到滑車的作用,增加肌肉的機械做功效率。髕骨異常(如髕骨軟骨磨損、髕骨移位等),會導致活動後膝關節痠痛無力,甚至出現髕骨向外脫位。假性痛風:一種叫焦磷酸鈣雙水化合物的晶體沉積於膝關節引起的疾病,發作時腫脹疼痛、皮溫高、功能受限。X片表現半月板、關節軟骨面鈣化。髖關節病變引起的牽涉痛:如股骨頭壞死、髖關節結核等)首先表現為膝關節疼痛的症狀。

這8組動作有助於強壯膝蓋

任長樂主任介紹,可以透過一些動作,達到膝關節的科學鍛鍊。平時可以每個動作10次,換邊進行後為一組,堅持每天每組最少一次。

首先要雙手雙膝蓋撐地,左手與右腳同時伸直成一直線(注意:要在膝關節下方放置軟墊予以充分保護);其次是站立,雙手伸直平行,兩腳成丁字步,一腳向前抬起;仰臥,雙腳儘量伸直交叉壓向上身,雙手輕扶小腿,頭部微微抬起;側臥,雙手支撐上半身,一腳緊貼地面,一腳儘量抬起;雙手雙膝蓋撐地,一腳抬起向後蹬;雙手雙腳尖撐地,一腳抬起向後做蹬腿動作;雙手雙膝蓋撐地,一腳抬起,大腿與上身平行,小腿儘量向大腿方向貼近;最後再站立,微微側身,雙手舉起,弓步,後腳抬高同時兩手彎曲向腰兩側運動。

半島晨報、39度影片記者沈華

本文來源:半島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