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硬分叉

什麼是硬分叉

Bitcoin Cash(位元現金,下稱BCH)網路於2020年11月15日進行了一次硬分叉。此前,一些數字資產交易所公佈BCH分叉資產處理方案:大體上是香港時間11月15日21:00-21:05期間對原BCH賬戶進行快照,等分叉完成後選擇價格較高鏈繼承BCH的命名,另外一條鏈的通證將按1:1空投到使用者資金賬戶。訊息放出後BCH價格上漲。

其實,BCH本身就是比特幣(BTC)的硬分叉產物。2008年,中本聰發表了白皮書《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陳述了他對電子貨幣的新設想——比特幣就此面世。白皮書中構建了一個基於P2P網路傳輸的去中心化的電子現金系統,透過這個系統,我們可以實現全球的即時電子現金轉移,解決了在網際網路上產生、儲存和傳遞交換價值問題。2009年1月3日,比特幣創世區塊誕生。

隨著2013年以後使用者增加,比特幣網路開始出現擁堵、手續費過高、交易長時間無法打包等情況。2015年,在比特幣社群中出現了擴容的聲音,

2017年8月1日,礦工在區塊高度 478558 執行硬分叉,成功挖出了第一個位元現金(BCH)的區塊,

比特幣現金承接了比特幣的交易資料,但是刪除了隔離見證,區塊上限升級為8M(後升級為32M),致力於透過鏈上擴容的方式解決比特幣系統中區塊擁堵和手續費高等問題,隨後按照比特幣 1:1 的比例向比特幣持有者分發BCH。

2018年4月,BCH社群釋出了中期發展路線圖,表示將對BCH進行技術升級和完善。然而自稱中本聰的澳洲科學家CW明確反對該計劃。兩大陣營矛盾無法協調,

2018年11月16日BCH正式硬分叉為BCHABC(簡稱BCH)和BCHSV(簡稱BSV)

。此後,BSV 在2019年 7 月 24 日進行了“硬分叉”,把區塊大小從128MB提升到2GB。比特幣陣營形成BTC、BCH、BSV三足鼎立之勢。BCH、BSV和BTC所使用的工作量證明演算法都是SHA256,三種通證的演算法共通,礦機共通,算力在三種通證網路間是流動的。

分叉期間避免轉賬,可能出現資產丟失

今年1月22日,萊位元礦池創始人江卓爾提出了《比特幣現金的基礎設施融資計劃》,提議在為期六個月的時間裡將主要礦池中爆塊獎勵的12。5%捐贈給專門設立的支援BCH基礎設施的基金,為協議開發者提供充足的資金,BCH ABC團隊同意並推進該捐贈計劃,並在2月18日發文宣佈已經將相關程式碼新增到ABC版本0。21。0客戶端內。這一舉動激化社群矛盾,BCH早期開發者Freetrader牽頭建立了名為BCH Node(下稱 BCHN)的全節點,並在該版本內移除了捐贈計劃。值得注意的是,BCHN因為獲得了佔絕對優勢的算力,而繼承了BCH的名字。

BCH硬分叉後,新鏈與原鏈擁有相同的交易資料、地址、私鑰、交易方式。在硬分叉之前的一種通證,會因為分叉而變成兩種,只需要下載新鏈對應的錢包,並且把原鏈的錢包私鑰匯入,即可得到等額的新鏈通證。在分叉前的通證會被分叉後的兩條鏈同時承認。BCH持有者在分叉期間應避免轉賬,因可能出現因重放攻擊,導致資產丟失。

筆者認為,從硬分叉這一現象可以看出,即使是標榜去中心化的數字資產,其實也有以掌握絕對優勢算力的礦工為代表的中心化機構來決定其技術路徑。

從投資角度看,硬分叉是數字通證資產不同於傳統金融資產的新現象,值得投資人學習和研究。筆者高興地看到,香港證監會等金融監管機構已經注意到這一點,在2019年11月公佈的《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監管細則》中寫道:“

鑑於虛擬資產的獨有特點,平臺營運者及其有聯絡實體應設有詳盡的程式,從操作及技術角度處理硬分叉(hard fork)或空投(air drop)等事件

”“

平臺營運者應設立一項職能,負責訂立、實施及執行:載列適用於虛擬資產發行人的責任和限制的規則(例如,就任何建議的硬分叉或空投、發行人業務的任何重大改變或任何針對發行人的監管行動而通知平臺營運者的責任)

”。

作者:國際新經濟研究院 高階研究員 付饒

什麼是硬分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