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電的危險與魅力,伽馬射線閃光,從何而來?

伽馬離子是什麼

關於創造閃電的電場的最新實時資訊可以在宇宙線簇射穿過雷暴時從無線電波中獲得——國際物理學家團隊在研究射電望遠鏡在雷暴中記錄的資料後,得出了這個結論。團隊發現了帶電粒子中發射的無線電波發生的改變,電腦模型顯示這是由於雷雨雲中強電場發生的偏轉。

閃電的危險與魅力,伽馬射線閃光,從何而來?

衛星成像的結果顯示,世界上每秒鐘會發生四十餘次閃電。大多數不會造成傷害,但同時,雷擊可以摧毀建築物,甚至殺死人類。如果我們能夠知道將要發生雷擊的地點與時間,這種傷害就可以被減輕,但由於我們對閃電的產生過程幾乎一無所知,這種預測很難做出。要想在閃電放出前用火箭或熱氣球上的裝置測量出雷雨雲創造的巨大電場,是很棘手的,因為閃電的形成快速而毫無徵兆。

閃電的危險與魅力,伽馬射線閃光,從何而來?

太空中的大量粒子

一項調查採取不同的方法研究了高能宇宙粒子在大氣中與原子核碰撞時產生的數不清的粒子,並朝地球發射了大量粒子。這些粒子中的大多數是帶電的,並因此受地球磁場的影響而偏轉。這些偏轉的產生讓粒子發射出可以被射電望遠鏡檢測到的無線電波。

閃電的危險與魅力,伽馬射線閃光,從何而來?

根據海諾·法爾克2010年在荷蘭奈梅亨大學和他的同事作出的計算,無線電波的偏振和強度會被10kV/m以上的電場梯度可衡量地改變,這是在雷雨雲中發現的典型值。他們的計算主要是為了幫助天體物理學家濾除電場對研究宇宙射線的影響,法爾克和他的同事現在已與地理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們第一次合力使用射電望遠鏡測量了雷雨雲中的電場。以內梅亨的天體物理學家皮姆·謝勒特為首的團隊對2011至2014年間荷蘭的低頻陣列射電望遠鏡(LOFAR)拍攝的資料進行了篩選。這期間,望遠鏡發現了762次空氣簇射,但只有大約60次無法只用磁偏轉來解釋。後續的分析證明,其中31次具有足夠的信噪比,可以用來進行下一步檢查。

閃電的危險與魅力,伽馬射線閃光,從何而來?

混亂的一次性事件

謝勒特將它們描述成通常不會對其進行分析的一次性事件,因為它們太過混亂。但荷蘭皇家氣象學會的記錄顯示,在這31次特殊的空氣簇射間,有20次雷擊發生在2小時、150千米的範圍內,這令謝勒特和同事們展開了辯論,剩下的11次也許對應著與不能記錄雷擊的大氣電場。

接下來,他們的團隊用電腦模型分析了一次雷擊中望遠鏡記錄的資料。他們的模型顯示,無線電波是在一朵雷雨雲中產生的,雷雨雲從地面以上3km延伸到8km的高度,對雷雨雲來說,這兩個值都是合理的。雲朵延伸到8km以上也是可能的,但由於射線不能完全形成,在這個海拔以上的帶電粒子很少。

閃電的危險與魅力,伽馬射線閃光,從何而來?

梯度構成斜坡

分析還表明了一件事——電場梯度在雲頂端是50kV/m,在較低的高度則是27kV/m,這也是雷雨雲的典型值。有趣的是,研究者們發現使模型中電場梯度增加到50kV/m以上,基本不會導致無線電波的強度發生變化,這是他們正在研究的一種效應。

“無線電的發射到底是怎樣向我們傳達如此多有關雷雨雲中電場的資訊的?”謝勒特說道,“我們甚至可以依此確定雲中某一高度的電場強度。”為了更深刻地瞭解那些與記錄到的雷擊不對應的反常射線,他的團隊在LOFAR安裝了電場計。

閃電的危險與魅力,伽馬射線閃光,從何而來?

他們的技術可以用來幫助研究亞歷山大·古雷維治在莫斯科列別捷夫物理研究所提出的想法——宇宙射線引起帶電粒子穿過雷雨雲而導致閃電。它也可以幫助物理學家們瞭解雷雨雲發出伽馬輻射閃光,這種現象被認為和雷雨雲電場加速宇宙線簇射產生的電子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