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芥末和白月光

黃芥末和白月光

我的胃不太好,淺表有幾處糜爛,往往吃得辣了或者喝一點酒,便會胃痛腹瀉。可我口味又重,便經常備些複合調料,日常簡單做飯時,方便實用,不再大費周章也能騙得自己的味覺一個心安理得。常備的便是柱候醬和黃芥末。

先不說柱候醬。黃芥末也辛辣,可是我就不胃痛,而且只要那股勁從鼻子往腦門一“竄”,好像就會很滿足,主要是無暇顧及其他感覺,也便覺得甚好。

在我心裡,芥末就是特指“黃芥末”——中國原產、芥菜籽的末,才是“芥末”嘛。所謂綠芥末,不過是借個名,不外乎山葵或是辣根,和“芥”沒關係,哪提得上“芥末”?芥菜、山葵和辣根還真是親戚,都是十字花科,不過它們這門親戚各方面都差的有點遠,自己不說的話,旁人都不知道它們是親戚,比如蘿蔔、菜花啥的也是他們親戚。

黃芥末和白月光

黃芥末用的是芥菜的種子,山葵型綠芥末用的是山葵的莖,不過部位比較低,也叫根狀莖,而辣根型綠芥末用的就是辣根的根。我小的時候,黃芥末一般用來作冷盤的蘸料,葷素均可。用料簡單,但是必須提前做,因為要“發”。所謂“發”,藉著熱力讓芥末釋放辛辣,全力以赴而留有回味。我們家不讓用熱水,必須涼水把芥末粉攪成一碗稠糊糊,然後放在灶臺上靠近火的地方,上面倒扣一個鋼碗,等它成長。但是溫度不能太高,“捂”一會覺得差不多了,便挪遠了,也保著溫而已,否則回口會苦。冬天用時更長,不過有了暖氣以後,直接放暖氣上,倒也不麻煩。

發好的芥末,一般都是直接用,有的時候也加鹽和香油拌勻再用。可惜,現在我家備的卻不是這種。中國芥末醬必須現發,而超市裡芥末粉都不是很常見了。我備的是 “American mustard”美式芥末醬,這是在洛杉磯被逼急了用義大利乳酪餃子蘸美式芥末醬吃的後遺症。美國其實也有幾種芥末醬,不過一般說“美式芥末醬”就是特指美國黃芥末醬。味道和中國芥末醬差異挺大,不過好歹它還是用芥菜籽做的。美式黃芥末醬辣味很小,辛辣的個性透過複合其他調味料並且高溫加熱揮發掉了。通常就是芥末加上薑黃、紅甜椒、白醋、蒜泥、海鹽、水熬煮,放涼了就可以用了,儲存幾個月問題不大。他們也發現了芥末回苦的問題,要求打芥末前要用冷水浸泡芥末籽24小時倒掉水後再粉碎。

黃芥末和白月光

黃芥末和白月光

美國還有蜂蜜芥末醬,就是黃芥末醬1:1的加入蜂蜜拌勻,我覺得更惡劣了,只適合幼小的兒童和比較做作的女士。我心裡的白月光永遠都是中國芥末醬,美式芥末醬不過是它的影子。不過很多時候,你們要明白的是,一個男人的白月光,往往不是因為難以得到,而是他太懶、不得不扮演深情不可褻瀆的人設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