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以《鷓鴣詩》成名,“一字師”揚名,一首中年詩道盡無奈人生!

鷓鴣花屬屬於什麼科

鄭谷(約851年~約910年),唐朝末期著名詩人。字守愚,漢族,江西宜春市袁州區人。僖宗時進士,官都官郎中,人稱鄭都官。又以《鷓鴣詩》得名,人稱鄭鷓鴣。

其成名作《鷓鴣詩》如下: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

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他以《鷓鴣詩》成名,“一字師”揚名,一首中年詩道盡無奈人生!

但今天介紹的不是這首詩,而是他另一首題為《中年》的詩:

漠漠秦雲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

苔色滿牆尋故第,雨聲一夜憶春田。衰遲自喜添詩學,更把前題改數聯。

這首詩題為《中年》,寫的是作者人到中年後的感受。

“漠漠秦雲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當時寓居長安的鄭谷,臨近新春之際,看到漠漠浮雲(長安舊屬秦地),淡淡天色,心想又一個春天即將降臨人間了,但我也人到中年了。

中年,正是人生之秋,也嚐盡了人生百味。“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的瀟灑青春,已然遠逝。“壯年聽雨客舟中。江闊雲低、斷雁叫西風”,正是中年人那種悲涼感受。

他以《鷓鴣詩》成名,“一字師”揚名,一首中年詩道盡無奈人生!

“情多最恨花無語,愁破方知酒有權。”百感交集的心情,卻無人可訴,眼前的花再漂亮有什麼用?只能一腔愁悶,借酒來澆,也只有“酒入愁腸”後,方有權利換得片刻麻醉、換得片刻解脫啊!

“苔色滿牆尋故第,雨聲一夜憶春田。”那麼,到底是什麼引起了詩人的中年感嘆呢?原來他是準備再看看舊時的住宅。卻只見歲月留下滿牆的苔色,那舊時住過的房子究竟在哪呢?而昨夜的淅淅瀝瀝下個不停的雨,也讓我想起了“春田”,即家鄉的農田。歸去來兮,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到了這個歲數,仕途也很不順,看來是要棄官歸隱,躬耕田畝,安度餘生了。

他以《鷓鴣詩》成名,“一字師”揚名,一首中年詩道盡無奈人生!

中年之時,回想歲月蹉跎,卻事業無成,心情難免低落啊!

可是,想是想早點歸隱,但現實卻不能讓你順利實現願望啊!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現在也只能在這日漸老去卻無所作為的時光中,琢磨琢磨詩技,再把以前寫過的詩題拿來重新創作啊——除此之外,實無它法可排遣心頭的煩惱啊!所謂“自喜”,其實不過是一種自我安慰罷了!

我們現在常講“中年危機”,確定人生到了中年,上有老,下有小,承擔著家庭的重擔,而自己的理想往往又無法實現,這時的心頭上難免落寞憂悶啊!

不管是古人,還是現在的人,面對中年之時,感受都是一樣的。

他以《鷓鴣詩》成名,“一字師”揚名,一首中年詩道盡無奈人生!

不知道,作者鄭谷這時候,有沒有想起他曾經很風光的一件事:

據說,當時湖南有一位自號衡嶽沙門的詩僧齊己,寫有一首《早梅》詩。自己感覺挺好的,就去向詩友鄭谷求教。他的詩中有一聯是這樣的:“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鄭谷看後說:“‘數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就將“數枝開”改為“一枝開”。

齊己聽他這麼一說,又見他這麼一改,感覺確實比原來自己寫得好,心中好生佩服,“不覺下拜‘,驚歎改用“一”字之妙,便稱鄭谷為“一字師”。從此,鄭谷這個“一字師”的盛名便在士大夫中廣為傳揚。

他以《鷓鴣詩》成名,“一字師”揚名,一首中年詩道盡無奈人生!

那真是他風光無兩的時候啊!但雖然鄭谷自小才華橫溢,在科舉、仕途卻頗為不順。

唐哀帝天祐元年(公元904年),朱全忠逼帝遷居洛陽,燒燬長安宮,鄭谷眼見李家王朝氣數已盡,在宜春籍和尚虛中的提示下,棄官返回了宜春,先在化成巖下建房,後又在仰山建造讀書堂隱居,至公元909年去世。

他雖然是仕途上的失敗者,然而,仕途上的挫折,偏偏成就了他的創作,從而也就成就了他千古流芳的詩名。這是幸運呢,還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