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

野扇花適合做盆景嗎

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

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

一直以來,坊間流傳著不少神童逸事:7 歲的小提琴手將貝多芬的《克羅採奏鳴曲》拉得出神入化;13 歲的劍橋大學畢業生為探索數學中的紐結理論(knot theory)開闢了一方新天地。這些天才兒童的事蹟總是令人心嚮往之,成為人們津津樂道的談資。英國園藝設計師 Dan Pearson 也是其中一位數一數二的傳奇少年。6 歲時,他在英格蘭南部的家中幫父親闢了一方蓮池,為這一獨具匠心的居所又增添了幾分意蘊。8 歲時,他幫助年邁的鄰居照看溫室花房。17 歲時,他在英國皇家園藝學會管理的威斯利花園設計中贏得了一席之地。25 歲那年,Pearson已走在英國室內設計的前沿:成為位於倫敦富勒姆路的康蘭傢俱店(Conran Shop)的庭院花園設計師,並於一年不到的時間內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我與他之間的淵源幾乎要追溯到 20 世紀 90 年代中期。彼時,他和我已故的叔叔 Carlo Caracciolo 聯合設計了羅馬南部佔地 1300 英畝(近 8000 畝)的託雷卡莊園(Torrecchia Vecchia)。]

倫敦花園博物館館長 Christopher Woodward 也曾對他讚譽有加,稱其為「一位真正的神童」。

這座位於倫敦的花園博物館至今仍保留著 Pearson 當年設計的一片叢林縮影,其間生長著不少稀有罕見的珍卉植物,如葉片類雪花的阿富汗無花果和花朵似喇叭的品紅色美人蕉等。這些年來,Pearson 寫過五本書,為英國國家廣播(BBC)播出的園林紀錄片系列配過旁白解說詞,擔任過英國《電訊報》和《觀察家報》的花園專欄作家,也曾為時裝設計師 Paul Smith 和蘋果前首席設計師 Jony Ive 做過庭院設計。在園藝大師受到眾人擁戴的英倫三島,55 歲的 Pearson 已成為最著名的園藝學家。

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

房屋東側的裝飾花園,通向佔地約 20 英畝(120 餘畝)的南向牧場和茵茵草甸。

儘管一年中多數時候,他都在拿著佣金為他人四處跋山涉水,但在 2010 年,他和既是長期戀人又為合作伙伴的 Huw Morgan 在距倫敦 90 分鐘火車車程、樹木蔥蘢的薩默塞特山中為自己選了一方鄉野棲身之地。Pearson 每每談起,都帶著一種虔誠。他說,這裡給了他一種「解甲歸田之感」。

山上那 20 英畝(120 餘畝)土地既原封不動地保留了返璞歸真之原始,又給人留下了最難以磨滅的英國印象:一幅以森林、溪流與草地織就的繡帷。

沿著一條僅容一輛車勉強通行的狹道行駛,映入眼簾的是一幢山間農舍。1500 平方英尺(140 平方米)的淺黃色石屋分為上下兩層,小屋窗子不大,紅瓦屋頂的兩端各豎著一隻小煙囪。在倫敦建築師 Adam Khan 的幫助下,這幢掩映在考密斯梨樹間、外觀平平無奇的石屋一改 18 世紀晚期的審美。像是迴歸斯巴達風格,屋內的傢俱裝潢多以石木和鋼筋混凝土等原料製成。

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

高高的門廳(原為牧羊人的棚屋,後擴建成現在的房子),青瓦石牆,回收地板磚,從 Lane Furniture 處購買的復古烏木櫃。

不論天氣如何,瓦楞水泥板遮蓋的開放式木質長廊是家庭的主要活動場所。長廊旁邊有一深水池,可以用來清洗剛從花園裡摘下的蔬菜,以及果園裡採到的梨、柑橘、酸蘋果和李子等水果。橡木餐桌和放有意式濃縮咖啡機的火爐邊,擺了幾張歷經滄桑的阿迪朗達克椅。兩側有改造過的鐵皮桶,用於收集從屋簷上淌下的雨水。屋內,廊道與衣物存放室之間放置著 20 世紀 50 年代的烏木餐櫃,裡面擺著 Morgan 的一隻黑浮雕瓷碗和一些散落在旁的古物,不遠處還掛著 Pearson 從旅途中淘來的手工編織籃。廚房始終保持良好通風。Morgan 常倚著威爾士石板製成的料理臺做些果醬和糖漬水果,原料都是從外面樹上摘得的新鮮水果。當天氣轉涼,這對愛侶便會待在一邊是壁爐,另一邊為燃木柴爐的冬室裡烤吐司、烹熱茶。客房已鋪上了深色松木地板,裡面的傢俱屈指可數,僅有一張繡花單人床、一個床頭櫃和一盞閱讀燈。Morgan 說:

「外面的世界紛繁複雜,我們想求的不過是一方靜謐、一份安寧。而清冷的室內裝潢讓斑駁流轉的光影更加妙趣橫生。」

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

房鋪著松木板和英國橡木地板,搭配復古繡花床。

Pearson 帶我們到戶外感受了原始的跳動光影。我們穿過梯田果園來到一片榛樹林,那是他在 2012 年種下的。他告訴我們:

「種樹一定要趁早,這很重要,因為它們見證著時間輪迴。」

走著走著,路過一間改造後的穀倉。每週五,Pearson 都會到這裡,坐在那張由 Eames 設計的木金屬橢圓形桌邊,寫一點文字。之後,我們便來到佔地 14 英畝(85 畝)的草甸中,此處是 Pearson 最滿意的手筆。數年來,這片綠地因從前的放牧幾近被毀。為了使它重煥生機,Pearson 在這裡撒下了佛甲草的種子。佛甲草是當地一種半寄生植物,八年多來減少草的數量,讓野生天竺葵、牛至和八仙草蓬勃生長。Pearson 彎下腰悉心檢查著我們腳邊的一簇低矮花卉,那是帶著淡紫色毛刺的野生紫蘭。從巴西引進的大根乃拉草在靠近半山腰的一眼泉邊臨水而生,葉片淺裂成齒狀,碩大驚人,如未完成的雕塑般蔚為壯觀。再遠處便是 Pearson 口中的「日本時光」:一座橋橫跨水上,橋下的岩石滿覆青苔;蕨類植物品類繁多、蔥蘢茂密,襯得黃色雛菊和花期姍姍來遲的水生鳶尾更加婀娜多姿。這種植物的花朵如薄紙般翻卷蜷曲,倒也不失素雅別緻。近來,他總會想起日本:每年他都會前往日本四主島中的最北島 —— 北海道的十勝千年森林公園,諮詢那裡的首席園藝師。2004 至 2008 年間,Pearson 同景觀建築師 Fumiaki Takano 共同創作了一系列園藝作品。有一處是佔地 600 英畝(3600 餘畝)的廣闊土地,四周環繞著綿延無盡的山峰,山上常年可見滿坡的山百合和龍芽楤木。這是出版商 Mitsushige Hayashi 為彌補自己從事報刊行業時留下的大量碳足跡而參與的植綠行動。

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

橫架於林中溪澗上的橡樹小橋,參照 Pearson 在日本見過的一些橋設計而成,與其他三處小橋一道,共同隔出來一些適合冥想的地方。

在 Pearson 看來,公共綠化遠不只娛樂消遣,更有療愈身心之效。這樣的理念或許從他在 2008 年和 2016 年為癌症患者及其家人設計的療愈花園中得到了最完美的詮釋。花園位於第 23 座瑪吉抗癌中心(23 Maggie‘s Centers)下轄的兩家研究中心,為癌症患者及其家人提供免費情感關懷和實際援助,屬於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藉由花園與 Zaha Hadid 和 Frank Gehry 等一眾建築師打造的大樓,抗癌中心也成為了醫院環境中的暫避之所。在 Hammersmith 的查令十字醫院(Charing Cross Hospital)旁那座由 Rogers StirkHarbour & Partners 設計的西倫敦中心(West London Center),Pearson 則另闢蹊徑,打造了一條林間小道。一排排懸鈴樹整齊地矗立在道路兩旁,粗老翹起的樹皮與依舊散發著草木芬芳的野扇花等耐寒黃楊科植物形成了鮮明對比。英國雕塑家 Hannah Bennett 還在這條路上放置了與懸鈴樹樹皮顏色相匹配的陶塑。來到院子裡,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一排排潔白如玉的洛氏木蘭。Pearson 說:「花園完美地詮釋了生命的綻放與新生」。

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

Pearson 在這片土地上引進了許多栽培植物品種,這些品種因其自然外觀以及與本地植被競爭的能力而被選中。

儘管 Pearson 煞費苦心地想在山間儘可能多地保留一份閒適與自然,但他也抵擋不住裝飾物的誘惑。

在主屋幾步外的穀倉另一側,他刻意空出了 1 英畝(6 畝)以營造「植物煙火」,但從屋內幾乎看不到它們。「我希望風景不受人為的破壞。」但當他坐在穀倉寫寫畫畫時,東邊的玻璃門還是能輪廓分明地映出美國火百合那抹熾烈的紅色,以及非洲火炬蓮那粉色與淡黃綠色相間的閃閃發亮的芒刺。同樣看起來別具異域風情的還有潔白的南非天使釣魚花。這種花也叫天使釣竿。簇簇花鈴低垂下來,將枝幹壓得略呈拱形彎曲,在微風輕拂下隨風搖曳,像是在同人點頭問好。Pearson 凝神佇足了片刻,其間竟紋絲未動。他腳下的小草時不時地輕撓著那雙磨舊的靴子。這種奇妙的雜糅似乎正帶領著他漸入佳境:那些稀奇古怪的奇思妙想讓粗糙的質感與自然完美融合在了一起,相映生輝。他說:

「這證明,我們人類不過是隨大輪而轉動的一個小齒輪罷了。」

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

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

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

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

作為「真正的神童」,這位園藝大家如何在鄉野打造自己的棲身之地?